[中国教育报]联合教研室成为校企深度合作纽带

28.10.2014  12:16

  新余市开展现代学徒制项目的主要任务,除了寻求破解校企合作不紧密问题的途径之外,就是寻求破解当地企业“招工难”和“稳工难”问题的措施。通过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教研室”的工作,部分缓解了当地企业“招工难”和“稳工难”问题,提高了职业学校服务当地企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 

        为了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变和破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松散的现状和难题,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江西省新余市从2011年开始主动承担现代学徒制项目,探索和创新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探索过程中,创造性地设置了“校企联合教研室”这一机构,在职业学校和企业之间搭建了一个深度合作的桥梁和纽带,重点解决了校企合作不紧密、校企交流沟通不畅、学校服务能力不强、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等主要问题,实现了职业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密切协作。 

  校企联合教研室的主要职责 

  制定相关标准。按照现代学徒制项目的设计,对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重点要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因此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要进行调整或改变;为了便于评价和考核,需要明确学生培养应该达到的技能水平;要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对教师特别是实习指导师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代学徒制项目需要制订专业“课程标准”、“师傅标准”、“学徒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等。这些标准和方案的制订,不能由职业学校单方面来做,一定要有企业的积极参与,以保证这些标准和方案符合企业实际,紧贴一线生产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开展相关培训。对于参与学校教学工作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有必要对他们开展教育学、心理学、课堂教学组织与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以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参与企业实习教学与管理的学校教师,必须开展质量管理、生产工艺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培训,让他们尽快融入企业,才可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与管理;对于有需求的企业在职职工进行提高培训,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参与队伍建设。①参与职业学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的师资结构不尽合理,“双师型”教师缺乏。利用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师傅、企业的先进技术设备,对职业学校理论课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对实习指导教师进行理论指导和先进技术装备操作指导,可以促进专业教师队伍“双师化”,改善职业学校的师资结构。②参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有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较少,一线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也不高。通过联合教研室开展的系统培训,可以让他们较快地提高操作水平,掌握较为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提高企业工程技术队伍和师傅的整体素质。 

  参与技术攻关。企业要生存、发展,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不断加大科研力度,努力开拓创新,实现产品换代升级。在这些方面,职业学校有一定的优势,通过联合教研室,可以对企业提供一定的支持。 

  校企联合教研室的运行保障 

  要较好地履行工作职责,校企联合教研室的人员必须设定条件、认真挑选。在组建校企联合教研室时,主要在以下三类人员中挑选:一是职业学校的相关学科带头人或专业骨干教师,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取得相关部门认定的“双师型”教师证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5年以上;二是企业的工程技术部门负责人或技术骨干,取得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8年以上;三是职业学校或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师傅,从事相关实践操作10年以上,取得相关专业高级工以上技术职称。 

  校企联合教研室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机构,要真正发挥作用,成员要履行好职责,地方政府、相关学校和企业必须提供一定的工作条件,保障联合教研室的正常运行。 

  制度保障。地方政府要出台政策,明确校企联合教研室的职责,赋予校企联合教研室应有的地位,为职业学校和企业明确联合教研室成员的义务、权益提供政策依据。 

  时间保障。校企联合教研室的成员都是兼职人员,他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完成职业学校和企业分配给他们的本职工作(教学工作和技术生产工作)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企联合教研室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因此,校企联合教研室根据合作的规模,要保证有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其他兼职成员的本职工作也应适当减少,以保证他们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履行校企联合教研室的工作职责。 

  经费保障。①工作经费。要履行好工作职责,如制订相关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等,需要购买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等资料;保证校企联合教研室的各项工作能与企业、行业的发展接轨,还需要外出学习考察、参加相关研讨会等。这些工作,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②工作补贴。校企联合教研室的成员都是兼职人员,他们要完成除本职工作之外的另外一项工作,占用的时间基本上是休息时间。为了调动和激励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应给予他们一定的工作补贴。 

  实践证明,由于校企联合教研室的存在与运行,使得新余市现代学徒制项目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改变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特别是理论教学与实际生产脱节的现状,实现了职业学校和企业一体化培养技能型人才;优化了职业学校专业师资队伍和企业工程技术队伍的结构,提高了职业学校教师的“双师化”比例,提高了企业工程技术队伍的科研能力;企业在项目合作中得到实惠,认可了校企联合教研室的工作,使企业愿意参与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并用实际行动给予支持;由于增强了针对性,通过现代学徒制项目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很快地达到岗位要求、较快地融入企业文化,受到合作企业的欢迎。  (徐金林  赖春明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教育局)

文章链接:联合教研室成为校企深度合作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