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一轮价格改革
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题:价格改革能否避免“一放了之”“一放就涨”“一放就乱”--聚焦新一轮价格改革
新华社记者赵超、陈炜伟
新年伊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放开24项商品和服务价格,一石激起千层浪。价格放开是不是简单地一放了之?一些人担心价格放开会不会导致价格大涨?一些领域的价格乱象如何治理?带着这些问题,新华社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
价格改革是否“一放了之”?
从铁路运输到民航客运,从房地产经纪到小区停车,发展改革委一次放开多项价格,改革的速度令人吃惊。
“趁着现在物价低迷,一股脑放开这么多项价格,经过了论证没有?考虑了老百姓的承受力没有?”有人发出这样的质疑。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物价增速低位运行确实给新一轮价格改革打开了窗口期,就此理顺难度很大的能源、交通、环保等领域的价格形成机制,事关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长远发展。
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无可厚非,这是建立市场机制必须要过的一道坎。“利用价格改革带来的市场倒逼机制,能够促进垄断行业、税制等其他领域改革,也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政府对市场不必要干预的应有之义。”中国价格协会会长王永治说。
不过,他坦承价格改革涉及利益复杂,既要积极推进,又要周密部署,哪个领域的改革先推动、如何推,必须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
据介绍,这些价格放开政策出台前,发展改革委及相关部门经过了反复调查、研究和论证,同时细化了放开后的监管措施和主管部门责任,以保障市场主体和百姓的合法权益。
专家认为,如果改革政策出台前能听取公众诉求,征求公众意见,效果会更好。“行政主导固然效率高,但也可能导致决策失误,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说。
他认为,诸如价格放开这样的重大政府决定出台,应该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建立起有效的决策评议平台,以此提高政府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