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脱贫质量 确保脱贫成效

24.02.2018  10:33

  日前从省扶贫和移民办获悉,我省聚焦脱贫质量,积极扩大产业扶贫覆盖面,提高贫困群众就业参与度,夯实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产业长效造血,是脱贫攻坚的基础。我省积极拓展产业扶贫新途径,推广“选准一项优势主导产业、组建一个合作组织、设立一笔贷款风险补偿金、落实一个部门帮扶机制”四位一体的产业扶贫模式,因地制宜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及乡村旅游、光伏、电商等新兴产业。截至2017年底,全省投入产业扶贫的资金达523.6亿元,培育4.8万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特色种养业带动贫困户63.6万户210万人,预计户均增收3900元;建设贫困村电商站点2463个,帮助4.9万户14.92万人销售农产品,户均增收3000元;通过旅游扶贫带动贫困户2.91万户9.37万人;建成光伏扶贫电站规模119万千瓦,受益贫困村(含“十二五”贫困村)3766个、贫困户24.5万户。

  “就业一人、脱贫一户”。我省深入推进就业扶贫,建立涵盖政策扶持、资金奖补、就业服务、金融支持、督促考核的一整套工作机制,重点打造就业扶贫园区、龙头企业扶贫基地、乡村就业扶贫车间、新型农村合作社、非正规就业组织和就业扶贫专岗托底平台等六类就地就近就业平台。通过打造这六类平台,全省51.02万贫困劳动力中已有32.57万人实现就业,占贫困劳动力总数的63.84%。

  大力实施贫困村村庄整治提升工程,加快贫困村道路、饮水安全、电力、信息、文化、卫生等设施建设,着力补齐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2017年,省市县三级共安排37.9亿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2017年计划退出贫困村整治建设,是历年来各级财政投入最多的一年;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2017年度农村危房改造任务8.02万户,改造数量居全国第六位。全省7755个省级贫困村组共完成改路1.6万余公里,修建排水沟1.2万公里,改水26.9万户,改厕26.9万户,新建或改造办公议事、文体休闲、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等设施4600个;全省58个原中央苏区县修建通25户及以上自然村公路4784公里,惠及5165个自然村88万人,解决了33.9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有效提升。

  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扶德、扶勤相结合,不断提升扶贫对象的主动脱贫意愿和自我发展能力。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要,依托“田教授”和农民夜校,开展实用技术、就业创业知识培训;通过组织“脱贫光荣户”评选,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思想观念,坚决不养“懒汉”;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导贫困群众自觉抵制婚丧嫁娶中的不良风气,通过践行文明新风减轻负担,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召开开发性金融支持返乡创业座谈会
  为进一步协调解决开发性金融支持返乡创业促进脱贫发改委
大余生态扶贫美村富民
  大余县大力推行“生态+旅游”扶贫模式,把开发绿水青山和富民利民结合起来,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红色资源、文化资源和特色农业等优势资源,成功打造了新城周屋、黄龙大龙山等20多个生态旅游扶贫点。同时,创新“景区(公司)+旅游合作社(协会)+贫困户”“旅游公司+贫困户”“旅游协会+贫困户”等模式,引导贫困户流转土地(林地)、参与景点施工建设,在景区岗位就业,参与开办农家旅社、农家餐馆,售卖农产品等方式获得可观收入,推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目前,该县共打造109个旅游扶贫产业基地,带动全县直接或间接劳动就业数3.农业厅
全省妇联积极推动贫困妇女脱贫
  在脱贫攻坚中,全省各级妇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江西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