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纲领:减负当学北京“一揽子”计划

23.05.2014  12:17

  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去年2月,北京市教委发布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简称《通知》);旧禁令犹在耳畔,新禁令已到眼前。5月19日,北京市教委等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行为的意见》(简称《意见》),严控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评优、推优等活动,并对寄宿制初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休息时间做出了规定。(5月20日《新京报》)

  “减负”是我国基础教育喊了十多年的口号,但效果不明显。自2013年8月规定学生入学、班级编制、作业、考试等内容的国家《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意见稿的出台,全国各地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减负举措,如《天津市义务教育减负6项规定》,贵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校校行”活动,浙江高考英语的听力部分改到平时,每年3月和9月考察等。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们多了一些可以自由支配的童年时光,而不是被考试和作业压得抬不起头。但整体而言,我国大部分省份开展的减负活动,缺少顶层规划和“一揽子”计划,因此只能是局部减负,难以真正对症下药,在这方面,它们应该学学北京。

  有什么样的制度就会催生怎样的行为。基础教育学生负担过重,各种择校,冗杂的考试、作业、培训等,其症结自然要“归功于”高考的指挥棒效应,很多家长都认为不仅要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还得“不输在路”上,一些学校则把学生升学率作为办学的重要甚至唯一指标,这些现象,从家长和学校的角度来说无可厚非。但教育管理部门必须看到此种功利观教育对学生行为和成长的扭曲效应,明确要彻底减轻基础教育学生的负担,须对围绕高考的幼儿园至高中教育进行整体规划,加以统筹,否则,任何局部的教育减负改革和规划都只是“隔靴搔痒”,难以彻底止痛。

  北京的减负教育改革为什么值得学习?笔者认为,要学习北京是因为其减负改革不仅力度大,还注重区域内顶层设计,宏观规划,统筹高考以下的各级教育,因而有“一揽子”改革举措。为减轻学生负担,北京不仅先后出台了以上的《通知》和《意见》,还在2013年底出台了中高考改革方案,其“减少英语考试分值,一年两考,实行社会化考试”,“优质高中三到五成的招生计划投放给一般初中”,“控制特长生招生比例”等规定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如出一辙,甚至有先见之明。其英语实行多考和社会化考试更是未来我国英语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虽然北京的这“一揽子”教育减负改革效果还有待观察,但其能够从整体视角看待减负,从宏观方面加以规划的减负问题思考方式显然值得其他省份借鉴。

  围绕高考的公平和效率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重点,既不能有失公平,又不能损失过多效率。而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若干改革问题的决定》所反映的国家对“一考定终身”、“招考不分”等问题的关注和重视,需要重新审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北京的行动走在了各省前列。其他省份,只有加快行动,在顶层设计、“一揽子”计划视角下拿出“壮士断腕”的改革勇气,才能真正让孩子卸下重负,多一些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