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生物治疗九成五专家不赞成
●CEA(广谱肿瘤标志物)不可作为治疗依据,而低剂量螺旋CT作为筛查,可减少肺癌患者20%的死亡率
医学指导/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吴一龙
文/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郝黎
在各地尤其是城市,肺癌已高居死因首位;从发现至死亡,生存期往往短至一年半载。人们谈肺癌色变,对付肺癌更易病急乱投医,恨不得所有治疗方法都试一试。体检筛查发现CEA(广谱肿瘤标志物)升高,要不要做PET-CT?CT发现肺里有结节,要不要一切了之?早期肺癌切干净了,要不要再做驱动基因检测?晚期病人要不要尝试生物治疗……肺癌检查及治疗,并非“听医生的话”这么简单。在日前举行的第11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上,专家们集体倡议:在肺癌治疗决策中,医患应充分交流,共同明智选择。
疑问:CEA能否筛查肺癌?
专家:CEA不作治疗依据
案例:王老伯的体检报告出来了,显示CEA(广谱肿瘤标志物)超标近一倍,家里人着了慌,四处托人找专家问治疗方案。没想到,一轮检查下来,虚惊一场,王老伯什么癌也没有。难道CEA“谎报了军情”?
专家释疑:
高峰论坛上,全国的肺癌专家们达成一致意见——不将CEA指标作为肺癌治疗的决策依据,甚至不将其作为肺癌的筛查手段。
吴一龙解释,CEA指标升高,确实能提醒大肠癌、乳腺癌、肺癌等多种肿瘤存在的可能,但作为肿瘤筛查手段,它存在敏感性和特异性双双缺乏的问题。首先,敏感性就是检查能发现多少病人,CEA可作为筛查手段,其敏感性要达到85%~90%或以上,但实际上达不到,以肺癌为例,有异常高水平的CEA的病例,占肺癌患者比例为30%~70%,而且集中于晚期肺癌患者。其次,特异性即达到某个数值就肯定是某类肿瘤,肿瘤筛查的准确率也要85%~90%,这一点CEA也达不到。
“我个人不建议患者做CEA检查。”吴一龙坦言,因为其结果并不精准,只会加大病人的心理压力。
疑问:PET-CT是否好过低剂量螺旋CT?
专家:螺旋CT能揪出<1厘米的肿瘤< p="">
案例:珠三角居民黎叔是个“老烟枪”,近两月他咳得很厉害,当地医院给他开了PET-CT检查,但还没来得及做,子女就把他转到广州就医。广州的专家却没建议做PET-CT,代替的是仅400多元的低剂量螺旋CT。“难道近万元的检查还比不过几百元的?”黎叔很疑惑。
专家释疑:
“美国几大医学学会确实把PET-CT作为肺癌诊疗的明智选择。”吴一龙说,但从临床实践看,低剂量螺旋CT更靠谱。目前国内外的临床指南也明确规定,在肿瘤发展至有症状时,才做较多的检查,比如PET-CT。
如此规定,除了因为PET-CT太贵外,更重要的是,它的最有效体现在判断癌症严重程度上,而且依赖于操作者的临床经验。相对而言,低剂量螺旋CT不仅相对价廉,而且能揪出<1厘米的肿瘤,判断肿瘤的性质,且不太苛求操作者经验。< p="">
吴一龙提醒,有吸烟史、家族肿瘤史、45岁以上等高危人群,每年做PET-CT太费钱,最好以低剂量螺旋CT作筛查手段。总体而言,低剂量螺旋CT可减少肺癌患者20%的死亡率。
疑问:肺里长东西,切还是不切?
专家:恶性阶段应该由医学话事
案例:一名患者体检胸透,发现肺里有异常,到医院进一步CT检查,确定是一个约5毫米的结节。但医生告诉他,目前不用手术或吃药,保持观察就可以了,但患者却请求医生动刀,“一想到肺里有东西,我就坐卧不安!”
专家释疑:
切,还是不切?在医生看来由病情决定,但随着医学常识的逐步普及,再加上患者惯于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病例,看病心理在治疗选择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不过,吴一龙认为,真正到了恶性肺肿瘤阶段,最明智的选择还是该由医学话事。早期肺癌,癌细胞局限于胸腔,未发生转移,此时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手术切除;中期则以多学科综合治疗、化疗和放疗为主;到了晚期,癌细胞转移,目前医学还未有能力治愈,就是以药物治疗为主,尽量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
疑问:早期肺肿瘤切除,还要做基因检测吗?
专家:基因检测最有效之处在于针对性地找药
病例:龙女士体检时发现了肺部异常,确认为早期肺癌后,做手术完全摘除了病变组织。让她感到不解的是,医生还建议她做一个基因检测,“我都痊愈了,为什么还要做?”
专家释疑:
吴一龙表示,国家卫生部门最近叫停了广泛性基因检测,这是非常对的,“那类基因检测,声称找上百个基因,预测将来你可能生什么病,这种算命式检测并无证据支持。”不过,早期肺癌手术后的基因检测并不是上述作用。吴一龙说,首先它是特异性的,检测有没有肺腺癌GFR基因的突变,从而针对性找到靶向药物。其次,在于检测取样的时机,每台手术都会留组织样,但基因组织会慢慢消融,一旦肺肿瘤复发或转移,取样就变得非常困难,因此早期手术后做基因检测的获益就相当大。
据了解,目前肺癌基因检测费用约2000多元。靶向药物的获益人群还将不断扩大——将有30%找到驱动基因而未找到药物的肺腺癌患者,在五六年内有望全部找到药。
治疗肺癌不建议采用生物治疗
细胞疗法,也称生物治疗,近年来在全国各地肺癌患者治疗里“很红”。在全国肺癌高峰论坛上,细胞治疗却不受专家们青睐,甚至95%的与会专家表态:“不主张现阶段做细胞疗法,它应当在实验室做研究。”
吴一龙直言,尽管国家卫生部门曾出台过一份细胞治疗的技术标准,但规定标准仅用于实验室研究,而非临床;尽管不少地方医保将该治疗的费用列入医保报销,但实质上这是违反医学伦理学要求的,因为处于研究阶段的治疗,本不该收取费用。
细胞治疗很贵,做一次抽一次血,费用高达2万元/次,但至今治疗有效性并无循证医学证据,仅有近20例的小样本比照试验,且未有生存期获益、生活质量提升的明确数据。
而“细胞免疫治疗”则受到专家们的热切关注。据论坛通报,美国2013年发现,肿瘤患者的自身免疫细胞之所以对肿瘤细胞不起抗击作用,是因为免疫细胞会与癌细胞结合,随即进入休眠状态,不工作了。因此去年美国研究通过药物,阻断这种结合,从而恢复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力。吴一龙预计,美国明年或后年就可通过特殊通道批准该药物的使用,而中国则没有那么快,因为今年才开始在国内做该药物的临床实验。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