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胜:“儿子绝食”难道不是家长惹的祸

25.02.2014  12:11

  9岁儿子绝食一天了,父母才觉得事情闹大了。任凭大人怎么劝,孩子都不“转弯”,坚持要妈妈赔礼、赔偿和加倍补偿。“偷走”儿子压岁钱的秦女士昨天无奈地向心理医生求助。(2月24日《武汉晚报》)

  妈妈“偷走”压岁钱,9岁儿子绝食抗议;11岁男孩用上万元压岁钱买遥控飞机;父母替“保管”压岁钱,小青空欢喜一场,如此等等,可以说,都是压岁钱惹的祸,或者说,都是压岁钱多了带来的祸。而事实上,压岁钱“变味”带来的危害远不止于此。

  如,陷入礼尚往来的怪圈。你给我孩子压岁钱,理所当然我就要给你孩子压岁钱,而且还要多给。最终“压岁钱”已经不关孩子们什么事了,完全成了家长们之间在玩的一个你来我往的游戏,不仅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反而会因为压岁钱的数量,给家长带来负担,或引发亲朋好友之间的矛盾。

  再如,孩子们之间互相攀比。每到寒假开学之后,学生们之间就要互相打听压岁钱的情况,每到此时,攀比和炫耀永远是避免不了的。由此给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心理伤害,即使用再多的压岁钱也是消除不了的。

  尤其是如何管理孩子的压岁钱,已成了所有家长的一件非常头痛的事。放任不管,不行;管束太紧,更不行。一旦家长与孩子之间产生冲突,如果处理不好或不及时处理,其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压岁钱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危害,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更值得每位家长好好反思。

  其实,“压岁钱”的本义是好的和积极的,春节期间长辈分给晚辈红包更也无可非议。可是,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大人们都拼着面子发压岁钱,孩子们越来越攀比谁拿到的压岁钱多,最终导致压岁钱的“变味”,甚至“变质”。

  也就是说,“压岁钱”带来的危害,并不是来自孩子本身,而是来自“好面子”的家长们。孩子们不仅是压岁钱的受益者,更是成了压岁钱的受害者。而遗憾的是,家长们就是明知顾犯,乐在其中。因此,减少或杜绝压岁钱带来的危害和伤害,尤其是防止给孩子带来伤害,关键是要让压岁钱回归到本意。即:重寓意而轻“实惠”。唯有这样,明年的今天,家长们才不会再为压岁钱“苦恼”,而不知所措。

  否则,需要看心理医生的不是收压岁钱的孩子,而是给孩子压岁钱的家长们。姚明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