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胜日:请环卫工人吃“馒头”还是吃“拳头”

26.11.2015  12:17
原标题:丛胜日:请环卫工人吃“馒头”还是吃“拳头

原标题:丛胜日:请环卫工人吃“馒头”还是吃“拳头

文|丛胜日

对待环卫工人,我们应该请他们吃‘馒头’,还是吃‘拳头’?”如果给大家出这么一道选择题,我想只要思维正常稍微有点正义感的人会很快做出正确答案,想必会一口同声地回答:吃“馒头”呗。答案的唯一性、排它性、高尚性尽在其中,不言而喻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答案并非都像书面答题一样,会因各种因素产生强烈的反差。为什么答案会有很大的差异性呢?

据齐鲁网11月24日报道,在临沂金雀山路与开源路交会处附近,70岁的环卫工人李大爷因清扫落叶问题被一辆白色轿车驾驶员殴打,头部缝合7针,5根肋骨骨折。(据齐鲁网《临沂七旬环卫工被打断5根肋骨 打人者至今未出面》)与此相反的是,在文登发生了一个关怀环卫工人的感人故事。据威海文明网报道,烤肉、火锅、牛排、水果……11月24日,文登一家爱心餐厅花费近2万元,邀请300余名一线环卫工人,免费吃自助火锅烤肉,以此感谢环卫工人为城市整洁靓丽付出的努力。(据中国文明网《点赞,文登爱心餐厅邀请300名环卫工免费吃自助餐》)

两个有关环卫工人的故事,故事的主题、情节天差地别,一个悲惨,一个幸福,这就是本文主题:请环卫工人吃“馒头”还是吃“拳头”? 看了这两个故事,相信很多人不再怀疑答案的差异性了,也许有人会说:社会这么大,什么人没有?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社会是形形色色的,人的素质高低各不相同,对待同一件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角度的不同;而对待同一问题,挥拳相加还是盛情邀请,这是态度的不同。

打环卫工人的故事,准确的说不能称之为故事,应该叫事故或者事件,这是一起典型的故意伤人事件,让人不解,令人心痛。不解的是,为什么要打人?为什么要打环卫工人?为什么要打一位70岁的环卫工人?

首先,用拳头说话的人是不讲道理的人。被打者没有过分的要求,只是请求挪挪车方便打扫已经收集成堆的落叶而已,属于正常要求,没有损害对方的利益,有何理由吃拳头?相反,是先有李大爷打扫成堆的落叶,再有后来打人者停车落叶堆上的行为,就是要打,也应该是李大爷打停车的司机才有道理。

其次,用拳头说话的人是不讲文明的人。公众从打人者的行上,看不出半点文明素质。环卫工人做的是美化城市的文明事,起早贪黑干脏累活不同情也就算了吧,谁让俺选择了这个既脏又苦还累招人厌的工作呢?抱着“脏了俺一个,清洁全城人”的想法,或者是迫于生计选择环卫工作,这都不是错,并且一定程度上,环卫工人的工作还是“城市美容师”、“劳动光荣”的现实体现。打人者用不文明对抗挑战文明,不仅不是社会的主流做法,还让主流社会看不起,被时代文明所唾弃。

最后,用拳头说话的人是不讲礼数的人。让70岁的老人吃“拳头”,怎么下的了手?将心比心,如果当时的环卫工人是自己家的老人长辈,还能挥拳相加吗?换位思考,如果自己将来有一天在街上扫卫生被人打有何感受做何感想?其实,不应该这样假设,因为打人者能有这样的不道德行为,已经映射出他的家庭环境了或者成长时监护人的教育方式了。一个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即使在家里也好不到哪里去,孝道教育定然是出了问题。试想,如果一个人在家里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大孝子,到了社会他也不会良心泯灭去打老年人,去打一个70岁的老年环卫工人。

打人故事让人伤心,助人故事让人暖心。文登那家爱心餐厅老板说了,之所以要邀请环卫工人免费吃午餐,是看到环卫工人每天起早贪黑,干着最脏最累的活,换来了城市的洁净,以此表达内心的敬意,同时呼吁全社会理解、关怀环卫职工,尊重爱护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同样是对待环卫工人,怎么差距就那么大呢?

笔者以为,文登的爱心故事不必解读了,因为公众都能看得懂,大家心里都有一股正能量,颇为认可这样的爱心故事。解读打人故事的目的不是让谁更难堪,而是唤起公众讲道理、讲文明、讲礼数的意识,恪守我们这个社会来之不易的道德底线。正如木桶的短板效应一样,把社会的短板补齐了,整体效应就出来了。

多请环卫工人吃“馒头”,彰显时代之美;力避环卫工人吃“拳头”,远离野蛮洼地。建造美丽中国,需要全国人们的众志成城和普遍提升,只有全社会搭成这样的文明共识,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就会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