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辉:行走在刀尖上的禁毒警察

29.07.2014  12:20

    新华网江西频道7月29日电(姜涛、李帅)“不好意思,我先吃点药。

    多年来,由于加班熬夜导致生活作息不规律,胡小辉落下了鼻窦炎的毛病。7月20日上午,在胡小辉的办公室,和同事交接完工作的空档,他赶紧吃了两片药。

    “我们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执行任务时家人打电话都不能接。女儿中考那段时间,我天天不在家,有时候也觉得有点……”选了这份工作,胡小辉除了责任对家更多的是无奈。

    和胡小辉一样的还有他的队员,大家几乎雷同的生活规律已经从不习惯到连家人都一同习惯。

    他就是新余市公安局渝水分局禁毒大队负责人胡小辉——毒枭们的克星。

    要说克星,我们用数字就能证明这一点:该大队成立仅两年多,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53起,抓获贩毒人员66人;办理毒品行政案件131起,处理各类涉毒人员237人,社区戒毒35人,强制隔离戒毒28人;缴获各类毒品31058.30克,易制毒化学品1000余公斤。

    这些数字的背后,胡小辉的辛苦和付出不是常人能想到的。他是奋战在缉毒战线上的禁毒民警,是名副其实的刀尖上的舞者。对于普通人而言,他们很“神秘”,往往只能通过禁毒题材的电影电视剧才能了解他们的工作险境。

    谈起禁毒工作,胡小辉说,吸毒人群已经不像原来大家想象中那样,有钱人才会吸毒,现在,很多农民、工人、 年轻人也开始吸毒。这不,就在端午节前,胡小辉带领禁毒大队队员在某娱乐场所的包厢内抓获了9名吸毒者,其中14岁的就有3名。他去年做过统计,吸毒者当中,未成年人占10%。18岁~40岁的占80%,主要集中在青壮年,胡小辉认为,要想做好禁毒工作一定要把好青少年这一关。2012年以来,他带领禁毒大队民警深入社区、人群聚集点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多达30余场次,与教育部门联合向大中小学学生开展禁毒“流动课堂”宣传活动22次,发放禁毒宣传手册20000余份,制作《与死神共舞》VCD禁毒宣传片5000辑,利用学校、商场、街面多媒体播放,有30万人次受到了不同形式的教育,使禁毒危害人人皆知,家喻户晓。

    接触过他的人,总能被胡小辉右手腕上一道长达五公分的伤疤引起注意。而这道伤疤,再往下一公分就是动脉血管。这道疤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抓捕毒贩时受的伤,他们都是提着脑袋做事,跟他们打交道,很危险的。”胡小辉说,今年3月份,他们在城南某宾馆抓获了6名正在进行交易的毒贩。当时,5个人对自己买卖毒品的违反犯罪行为供认不讳。只有多次因毒品犯案的卢某拒不承认,威胁胡小辉及办案民警,并称“不会放过你和你家人”。在看守所收押室,卢某突然冲向窗户砸烂玻璃,并拿锋利的玻璃挥向正在审理案件的民警。说时迟那时快,胡小辉一下子冲上前,用双手紧紧握住了那块碎玻璃,其他民警将卢某控制住。就这样,胡小辉的手腕上留下了那道疤。“直到案子办完,我才去医院缝针。那时候已经很晚了,但是工作最重要。

    毒品,以其高额的利润吸引毒贩铤而走险,国家对涉毒人员的处罚也很严厉。“犯罪分子在贩毒、制毒时,就已经做好了死的打算,因此,他们个个穷凶极恶,随身携带武器。”胡小辉说,每侦办一起涉毒案件,都会冒着生命危险,“因此,在抓捕毒贩时,要周密部署,决不给犯罪分子留有反抗余地。

    工作上的辛苦对于这个男子汉来说倒是没什么,但其危险系数却越来越高。“贩毒人员随身携带着刀,吸食毒品的人会情绪失控,整个人都处于亢奋状态,所以,接近他们,很危险的。我们只能尽可能减少伤害,保护自己,不能排除危险性!”高速路口截堵、跟踪……胡小辉说,每一起涉毒案件,远比电影精彩。

    “全省侦破能手”、“个人二等功”“个人三等功”、“全市优秀人民警察”、全市“十大杰出青年”……十八载的警察春秋,胡小辉一直是行走在刀尖上,虽然身上已是伤痕累累,但他依然无怨无悔,用赫赫战果践行自己的入警誓言。没有豪言壮语,他只用扎实的工作践行着自己的誓言,以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面对着病痛与凶险,他正用极具张力的警察生涯推动着禁毒事业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