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胡建兵:“偶遇”领导为何总是成为新闻?

10.10.2014  11:57

  10月9日上午,渭南新闻网官方微博称,有网友在公交站偶遇渭南市委书记徐新荣正在等公交车,并配发徐新荣在公交站牌旁的照片。下午2点,徐新荣向华商报记者回应,称不是等公交。不过,渭南市委一工作人员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公车改革后,书记经常坐公交上下班。”(10月9日新京报网)

  近几年来,领导不带随从到基层体验生活、了解民情的事情还真不少,有上街打扫卫生体验环卫工人辛劳的,有骑自行车上班了解交通的,有参与捡垃圾等公益活动的,也有到菜市场买菜了解市场行情的……但这种体验大多是被市民偶遇的,然后把照片放到网上,继而被全国各大媒体转载。对此,有人认为领导这是在作秀,有的人认为这是领导刻意让人炒作,因而常常会引来一场“口水战”。

  偶遇领导为何成为新闻,问题就出在“偶遇”上,百姓遇到领导的机会太少。实际上,领导工作很忙,不可能天天上街扫拉圾,而且市委书记要做的事情很多,天天去扫大街,把其他大事丢在一边,也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因此,像“扫大街”这样的事情,只要体验一二回就可以了。但有些事情,如乘公交、地铁或骑车上班,到公园晨练,到菜市场买菜等,还是经常可以做的,做起来也是不难的事情。如果这种轻而易举就能做的事情,各级领导都去做,那么市民就不再是“偶遇”领导,而是经常“碰到”,也就不再感到惊讶,更不会变成新闻了。

  那么,有些领导体验生活为何只是偶遇呢?关键是一些领导放不下官架子,有的领导整天躲在办公室里,出入于高档酒楼、会所。即使下基层,也是大批随从护卫,有的还警车开道,有的还要清场,把老百姓隔得远远的。看的地方、见什么人早就被安排好,普通老百姓根本没有与他们见面和说话的机会。有些官员虽然远离老百姓,但有时为了体现他的“亲民”,必要时还得秀一下,偶然也去乘乘车,扫扫街,在媒体上“轰动”一下。因此,市民只能是“偶遇”了。

  另外,有些领导根本就不敢见老百姓。一些官员贪污腐化,平时不顾百姓利益,利用权力欺压百姓。一些官员,从来不把民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民众稍有不从,就采取强拆、拘留、打砸毁等等方式行事。老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因此,这些官员不敢在公共场所单独露面。如:安徽淮南市委原书记方西屏到梅龙镇与村民交涉拆迁事宜时,放言“20天铲平梅龙”。结果这次强拆遭到百姓的强烈反抗,官民双方发生激烈冲突,许多村民被打伤,方西屏的奥迪轿车也被村民掀翻在地,方西屏本人则在特警解救下灰溜溜地逃离现场。因此,官员想独自一人下基层体验生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必须处处为百姓着想,做一个民众公认的清官好官,才能有脸面对百姓。不然要想体验一下民众的生活也得偷偷摸摸地进行,一旦被人发现了说不定给骂得狗血淋头。

  由此看来,要想使“领导乘公交”不再是新闻,一方面需要领导经常去乘坐去体验外,另一方面还需要他们一心想着百姓的利益,为民多做好事实事,只有做正直善良清廉的干部才能敢面对群众,才能在乘车时、买菜时不用担心被人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