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母爱无下限,替儿面试如何休

26.02.2014  17:51

  近日,西安一场招聘会上,出现了80多岁的白发老人为失业在家的孙子找工作的情景,让人很是心疼。而年后是找工作的高峰期,招聘会一场接一场,记者在走访南京的人才市场招聘会时,也偶遇类似一幕:一位85后已当爸爸的年轻应聘者旁边还有老妈妈陪着一起找工作。(2月26日,金陵晚报)

  大家可以想象,早已为人母的年轻人,寒冬腊月在求职场奔波,身边依旧需要父母陪伴,来规划自己的人生。难道不正是与当年我们初次入学,父母保驾护航的场景,如出一辙!这种过分的包办代替,不仅导致了孩子生活自立能力的缺乏,并且不利于孩子独立性以及自信心的培养,更导致类似于这样极端案例的悲剧发生。正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就是父母所能送给儿童的最可怕的礼物了。”那么,怎样的爱才算是适度的,就不得不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不能太关心孩子,要节制对孩子的爱。著名作家严文井在联系自己的家庭时也说过:“我的母亲和别人的母亲一样,也有对孩子的母爱,但是我的母亲给我的母爱是有节制的,她主张找早日离家独立。现在我认为,这是她关心我的一种表现。她的决心是明智的”。我们是要爱孩子,但不能单凭情感,不顾一切地去爱。正如,雨果在《悲惨世界》讲的那句话:“苦难,经常是后娘,有时却也是慈母”。在生活各方面适当给孩子吃点苦,让孩子碰碰壁,只有好处,绝无坏处。

  其次,不包办代替,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譬如,本应该由孩子做的事,就决不能包办代替,不要动不动对孩子说,“让我来吧。”我国教育家刘绍禹早在30年代提出了家庭教育原则,明确指出:“宜帮助孩子去分析环境,衡量行为,而不能完全代替他解决困难,孩子愈大,更应自己料理事务,父母更不能越俎代庖”。距今虽已半个多世纪了,但今天读起来仍使人感到受益匪浅,对今天的家庭教育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最后,不要把任何责任归咎于自己,要孩子学会承担责任。眼下,很多家长从始至终都将孩子视为孩子,误认为孩子有错,都是家长责任,从而主动挡下这份承担责任的历练。帮助和引导孩子独立承担责任,才是孩子融入社会,独当一面的良好开端。

  现如今,我们已有过许许多多的育儿经,也有过很多惨痛的育儿教训,但愿今天的家长能认真学会如何去爱,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我们的未来,请我们的父母走出爱的误区,把住爱的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