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腊八":起源南北朝 本为佛教节日

29.01.2015  17:59

    作者:胡智伟,原题为:《专家谈“腊八”: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本为佛教节日》

    今天是农历腊月初八,也就是“腊八”。本市民俗学家杨大辛、刘全喜介绍,从“腊八”开始,天津正式开启“过年模式”。

    民俗专家介绍,“腊八”一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称为“腊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天津人说话简练,而且有儿话音,故其他省市称腊月初八为腊八节,而天津人更喜欢称呼这一天为“腊八儿”。天津人过“腊八”有两件事情必做,煮腊八粥和泡腊八醋。

    旧时,每逢“腊八”,天津人都会把煮好的腊八粥分给街坊邻里的孩子们,并且喊上几句“缘儿啦,缘儿啦”,告诉邻里粥煮好了。有时,讨粥之人为讨好彩头,还会特地向施粥人索取粥底锅巴,并美其名曰:“包缘儿”。“包缘儿”这一吉祥话,也一直流传至今。

    “腊八醋”是天津特有的称谓,外省市人更习惯叫“腊八蒜”,因为“”跟“”同音,商家要在这天算账,而天津人过年一门心思享口福,看重的不是蒜(算)而是醋,故而叫“腊八醋”。天津人泡腊八醋,讲究要在腊八当天泡,大年初一食用。老“天津卫”泡腊八醋的醋,要独流老醋,蒜要天津紫皮大蒜。制作腊八醋时,如果大蒜剥多了,人们还会将它们串起来,放在碟子里泡上水。绿绿的蒜苗长出后,给寒冬腊月带来丝丝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