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舆情一周综述:疑似“毒跑道”闯入校园,谁之过?
一、舆情综述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监测,本周涉教育媒体报道为35.25万条,微博言论67.67万条,微信文章1.5万篇。教育议题中,校园安全话题关注度最高,相关讨论主要集中于江苏多地学校塑胶跑道被指会放毒、云南一学生食堂吃出安全套、成都数百小学生横穿铁路上学等事件。对于官方已经做出的回应,舆论质疑情绪明显。教育腐败话题关注度次之,以苏大博导发公开信揭文学院“乱象”影响较广,舆论呼吁纪检部门介入调查。此外,学术造假话题也受到一定关注。在关于女博士因抄袭被取消学位事件的探讨中,处罚是否过重成为舆论讨论重点。
二、教育舆情热点排行
从媒体转载量来看,江苏多地学校塑胶跑道被指会放毒 省教育厅回应、云南一学生食堂吃出安全套 官方:正调查核实、成都数百小学生横穿铁路上学 一分钟过146人 、苏大博导发公开信揭文学院“乱象”、河南初中女生被逼跪地吃垃圾 不时遭蹬踹、广东两大学生虐猫拍视频遭谴责 校方称已批评、中国政法大学回应“教授被举报论文抄袭”:将调查、江西一高校发生恶性砍人事件 女生当场死亡、河南鹤壁一家幼儿园90个孩子疑似食物中毒、女博士因“抄袭门”被撤博士学位 起诉北大要求恢复为媒体曝光率最高的10个教育话题。
三、热点事件舆情解读:
【江苏多校“毒跑道”事件】
1.舆情概述
10月12日,江苏新闻广播发布消息称,9月开学以来,苏州、无锡、南京、常州等多地学生集中出现流鼻血、头晕、起红疹等症状,疑似与学校的塑胶跑道“放毒”有关。消息发出后,舆论给予高度关注,“毒跑道”一时间成为舆论热词。14日上午,江苏省教育厅对该事进行了回应,一方面不否认“有毒”跑道进入校园,另一方面指出消息所涉的几个塑胶跑道均为当地自筹自建,将对全省范围内的塑胶跑道项目,进行全面回访检查。
梳理媒体关于此事的评论,可以发现三大焦点:第一点,破除室外塑胶跑道的检测标准和监管真空迫在眉睫。新华社评论《别让有毒跑道泛滥 需建立相关检测标准》表示,检测标准的缺失、相关部门监管的缺位,让本该“更安全”的塑胶跑道,变成了“更不安全”的存在。新华网评论《让孩子们奔跑在安全的跑道上》、光明网评论《“标准空白”只是“毒跑道”的遮羞布》均指出,杜绝校园“毒跑道”,制定检测标准、填补行业空白当然有必要,但目前最关键的是相关部门应在招标、施工、验收、检测等关键环节加强监管,杜绝层层转包、以次充好等问题,严把入口关,才能把“三无”塑胶跑道拒之校园门外。
第二点,疑似“毒跑道”流入校园,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责无旁贷。《北京晨报》评论《谁让孩子跑在毒塑胶跑道上》指出,劣质塑胶跑道只要铺出来,难闻的气味就掩盖不掉,学校作为采购单位,怎会完全不知情?如果学校知情,又是以怎样的价格从谁手里采购了劣质的塑胶跑道?有没有权钱交易与利益交换存在?文章分析,体育器材利润率很高,塑胶跑道造价尤其昂贵,“毒跑道”进校园怕是少不了各种商业贿赂与腐败回扣夹杂其中。《京华时报》评论《“毒跑道”害人,主管部门何在》认为,已建室外塑胶跑道相应标准空白不能成为问题的最终解释。事实上,从学校到教育主管部门乃至各有关部门,都没有把学生的生命安全真正放在心上才是关键原因。在此次事件中,除学校以外,首先更该追问的是,教育主管部门哪里去了?作为主抓学校管理的教育部门,在学生集体出状况、塑胶跑道被指为元凶的情况下,肯定责无旁贷。
第三点,塑胶跑道是否适合普通学生运动?《生命时报》评论《毒跑道害人?!日本中小学不用塑胶跑道》,通过引鉴日本学校的经验指出,塑胶跑道并非学校运动场首选,一是它的造价及维护成本高,二是其中包含的化学原料不利于学生健康,三是塑胶跑道作为专业比赛场地,并不一定适合学生运动。由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不妨考虑采用沙质跑道代替塑胶跑道。
3.网民观点:“自筹自建”看不到认错无诚意
“毒跑道”曝光后,网民第一反应主要集中于以下三点:第一点,指出“有毒”跑道并非孤例,而是大量存在于各类公共场所,希望相关部门能对此给予高度关注。第二点,质疑“毒跑道”出现是教育腐败的恶果,严重怀疑相关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存在权钱交易与利益交换。第三点,认为有毒检测一直空白说明政府办事不力,未将学生安全放在心上,放任无良商家、企业残害下一代。
其后,随着官方回应公开,网民讨论重点有所转移。多数网民关注官方回应中的“自筹自建”说法,认为这是典型的推托之辞,表示难以认同。如网民“zhouge383”表示,“学校自筹自建,政府就没有监管责任吗?”网民“马邓三”指出,“责任推的真快,中小学现在都是财政拨款,哪来的自筹?”部分网民关注事件处理中受害学生是否会获得赔偿。部分网民期待相关部门能真正落实校园安全,少一点事后诸葛,多一点事前严格把关。部分网民希望调查结果能尽快公布,呼吁严肃处理涉事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
4.舆情点评:
江苏多校“毒跑道”事件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后,相关主管部门并未立即作出回应。直至事件发酵近两天,江苏省教育厅才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事件进行表态,期间舆论情绪持续发酵,舆情风险不断加大。而在新闻发布会上,一方面苏州、常州、无锡等地涉事学校的负责人均缺席,事件调查进程无说明引发舆论不满。舆论认为,事发后,疑似“毒跑道”虽然很快拆除,但这些跑道怎么进的校园、商业贿赂和腐败回扣是否存在等问题都还没有官方回应。更何况,部分学生身体出现身体不适已是事实,岂能放任涉事学校沉默以对?另一方面涉事塑胶跑道“自筹自建”的说法让舆论普遍反感。舆论认为,不论“自筹自建”的情况是否属实,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都不可推托。教育厅如此推诿,其“认错”诚意令人生疑。
综合而言,要平息舆论质疑,相关部门还需正视舆论关切,一是尽快公开涉事塑胶跑道的送检结果、事件调查和处理结果;二是做好受害学生及家长的情绪安抚及相关赔偿工作,避免事态恶化,三是要联合环保、体育、质监等多家部门,制定检测标准、成立检测机构,把好招标、施工、验收、检测等关键关口,避免校园“毒跑道”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