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地图21期:反腐不避“两会政治季” 足改成舆论关注焦点

10.04.2015  17:48
原标题:舆情地图21期:反腐不避“两会政治季” 足改成舆论关注焦点

 

  图1 3月全国舆情预警地图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监测,2015年3月全国网络热点舆情事件共140起。经定量统计发现,华东19起,华中18起,华南、华北12起,西南9起,西北6起,东北3起。其中《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各地纷纷响应、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香港“反水货客”激进行为系列事件、政协发言人吕新华“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话题、央视“3.15”曝光汽车电信等问题、延迟退休方案后年推出、广州区伯嫖娼被抓事件、福建“肉身坐佛”系列事件、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赵黎平杀人案件以及深圳机场女司机撞人致9死事件等为3月国内舆情热度最高的十个事件(话题)。此外,国际方面,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逝世、空客320飞机在法国南部坠毁、缅甸果敢地区冲突等事件也引国内较多舆论关注。

  图2 3月国内热点事件TOP10

  从各大省份来看,3月舆情热点事件相较上月(103起)小幅上升,未出现红色预警省份。其中河南(11起)呈橙色预警,广西、云南、安徽、北京、河北、湖北、山东(均为5起)呈青色预警,全国其它省份呈蓝色预警。

  舆情呈橙色及青色预警省份中,河南“最牛零食”辣条生产地环境脏、广西数百学生冒雨做操领导打伞观看、缅投弹事件造成云南居民5死8伤、安徽阜阳4.3级地震、北京王府井抢劫名表店蒙面男子被抓等事件引起较多关注。其中“北京王府井抢劫案”众多网民调侃抢匪22分钟就被抓是“遇首堵”、“遭雾霾”的“奇葩罪犯”。娱乐化元素参与很容易让事件成为舆论热点。有舆论指出,调侃和吐槽即折射出网民对首都治安状况的信心,同时又反映出对首都交通、环保的无奈。

  表1 3月全国各省区市舆情增量表

  备注:区间赋值标准:蓝:[0,5),青[5,10),橙[10,15),红[15,+∞)

  从行政级别上看,3月的舆情集中发生在地级市以上及县级市区域,分别为51起和15起。乡镇及村级舆情方面,河北邯郸农村葬礼请脱衣舞女郎“助兴”、河南大学生为救2名儿童溺亡家长怕担责让小孩撒谎、湖北广西等全国多地村镇干部扣留危房改造款、内蒙古访民被截访者捅死其子接力上访等事件舆情热度较高。

  其中,“村镇干部扣留危房改造款”被曝光后,一时舆论哗然。舆论指出,扣留改造款虽然违法违纪主体级别低、涉案数额不大,但涉及群众多、对群众利益损害最直接。在中央从严治党和依法治国的形势下,必须坚决彻查严惩官员的不正之风和贪腐问题。此外,如何加强对村官、村务的监督制度建设,值得深思。

  表2 3月舆情事件行政区域划分(单位:起)

   全月聚焦“两会” 中旬出现峰值

  从舆情爆发走势来看,3月平均每天舆情热点事件4.5起,比上月每日3.6起环比上升20%。其中上旬恰逢全国“两会”,舆情数量高于下旬。舆情最高峰出现在“两会”期间的11日和15日,当天都有11起热点事件,为舆情事件高发期。

  “两会”方面,舆情关注度主要聚焦于民生领域,降低社保缴费率、废除社会抚养费、提高个税起征点、元宵节宪法日放假、延迟退休、教育公平、延长产假等议题都成为舆情热议话题。有舆论指出,今年的议案提更加环保、更加务实,网民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图3 3月全国舆情爆发走势图

   吏治反腐领域再成热点 辟谣语焉不详引舆论反弹

  从舆情话题来看,本月全国舆情热点话题共涉及32个领域。除两会舆情外,话题量居前五位的是吏治反腐(14起),司法案件(12起),干部作风(9起),突发事故(8起)、教育舆情、社会道德、公共政策(均7起)。

  吏治反腐领域,目前“反腐”已经升级为一个全民话题,反腐信息一直为民众所关切。2日,政协发言人吕新华一句“反腐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顷刻引爆网络舆论,“铁帽子”也成为网络的一个新热词。有评论指出,重点不是在暗示具体谁是“铁帽子王”,而更像是一种宣誓,将反腐倡廉推进到底的一种宣誓。

  此外,全国“两会”期间,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河北省委常委景春华、新疆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栗智等官员被相继调查,打破了“盛会不打虎”的铁律,舆论纷纷“点赞”。有网民指出,十八大以来,中纪委反腐既有规律,比如媒体总结的“周一拍蝇,周末打虎”;也没规律,比如“退休进入保险箱”、“盛会不打虎”等铁律屡屡被打破。“两会政治季”反腐意义非常,彰显了中央从严治党的鲜明态度和对腐败零容忍的决心。

  23日,有媒体报道称南京一副区长王德宝在女儿婚礼上被江苏省纪委带走,“婚礼现场被带走”这一细节引起网民讨论和争议。有部分网民认为“纪委带走官员也需要人情味”,以此质疑纪委做法欠妥。随后江苏省纪委、南京市纪委纷纷辟谣称媒体报道内容严重失实。但官微辟谣却没有指出何处失实之处,且语焉不详,引发了二次舆论热议。监测显示,这是十八大以来对纪委正常反腐工作首次产生了较大的负面舆情。有舆论指出,面对失实的报道和网民的质疑,纪委既要给予及时的澄清和回应,又要坚守可以公开的“底线”。

  图43月舆情话题排行

   公安部门舆情引关注网民呼吁权威信息发布应该及时、到位

  从所涉只能部门来看,3月舆情事件所涉职能部门集中于公安(24起)、纪检监察(20起)、教育(13起)、卫生与计划生育(7起)、交通(7起)等部门。

  涉公安部门事件中,上海驾车拖行交警致人死亡、男子发“毒品”照讽刺安检被举报、央视实习女主播被害等事件热度较高。17日,媒体曝湖北男子在京发帖举报腐败被捕引起舆论对公安部门“打压言论、滥用权力”的质疑。在官方回应称其有偿发帖向政府施压后,有网民发出治理“网络水军”,维护网络环境的呼吁。

  20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赵黎平杀人案被媒体报道后瞬间震动了舆论圈。一时舆论哗然,传言四起。“前内蒙古公安厅长、枪杀、亲密女性”等信息给舆论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这也警示公安部门,权威信息发布应该及时、到位,在不影响案件侦办的情况下,及时披露案情,不要让传言持续发酵。

  26日,监督公车私用的“广州区伯”在长沙被当地警方以嫖娼名义抓获引发了新的一轮舆情风波。对个人私德问题的评价以及对公安部门执法行为动机的怀疑与揣测引网民热议,处罚决定书在网络被公布也引起媒体质疑。网民的质疑折射出的是执法公信力的危机。有舆论指出,对公安部门而言,要洞察网络舆论分歧,针对公众不信任的疑点进行答疑解惑。

  图5 3月全国舆情职能领域TOP10(单位)

   政府网站首次普查倒逼改革 官员作风屡成热点导火索

  互联网管理领域,国信办关闭“中国新闻热线网”等31家违法网站、处置重点新闻网站违规账号7000余个等动作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和赞扬声。政府网站的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屡次被媒体与网民关注和质疑。24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的通知》,对全国政府网站开展首次普查。有舆论指出,在首次普查将倒逼政府网站改革,有利于政府运用互联网转变职能、提升治理能力。

  官员作风方面,陕西渭南烟草局长被曝与女下属开房、甘肃某县交通局副局长上班看黄片、河北平山县局长上班时间酣睡床上接待访民等事件舆情热度较高,再次反映出少数官员作风、素质低下,将继续成为舆情热点的导火索。

  此外,湖南永州官植树铺红毯、广西数百学生冒雨做操领导打伞观看等事件被曝光后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类似官场献媚事件屡陷舆论漩涡,折射出个别领导干部在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和反对“四风”作风建设过程中,没有坚决治愈形式主义的顽疾和官本位意识的举动。

   足球改革大刀阔斧 食品安全引网民忧虑

  社会生活舆情领域,16日,《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公布后获得舆论的充分肯定和期待,足改管办分离与校园足球也成舆论关注焦点。作为推进整个体育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我国足球改革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但各地政府及高校纷纷响应,如湖南“选县长管校园足球”、山东曝“将停办大学生篮球联赛推校园足球联赛”、河南“一小学课间跳足球操”等事件也被网民吐槽为“聪明的政策,愚蠢的执行”、“搞形式主义”。有舆论指出,要警惕足球改革急功急利、沦为地方政绩工程。发展校园足球也既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拔苗助长。

  本月,“最牛零食”辣条生产地环境脏、河北山东生猪收购不经检疫、央视“3.15”曝光家乐福等超市过期肉翻新改标签,呷哺等企业猪血充鸭血等再次引发网民对食品安全的忧虑。网民表示一方面是利益的诱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监管部门监管松懈,不作为所致。对于涉及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非法行必须加大惩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