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焦点:回归体育本义成效尚待检验

05.02.2015  12:09
原标题:舆情焦点:回归体育本义成效尚待检验

   舆情综述

  1月26日上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了《中共国家体育总局党组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下称《通报》)。《通报》称,体育总局深刻认识到“金牌至上政绩观”扭曲体育精神的危害性,决定取消亚运会、奥运会贡献奖奖项的评选,对全运会等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只公布比赛成绩榜,不再分别公布各省区市的金牌、奖牌和总分排名。同时,总局还放宽了部分赛事的审批,从严进行选手、裁判的选拔工作。

  整改措施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舆论的高度关注。从媒体和网民反馈看,“金牌至上政绩观”成为舆论热议的关键词,体育总局此次整改方向赢得了舆论的一致认可,但与此同时,舆论对体育总局改革举措的实际效应并未盲目乐观,期待在顶层设计之外,能有更多配套措施跟进落实,以真正破除金牌背后的利益链条,还体育界应有之貌。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监测显示,截至1月28日,与该话题相关的网络报道3699篇,报刊报道531篇,论坛博客帖文252篇,微博421条。从关注趋势看,《通报》公布当日,舆情热度就处于高位运行阶段,相关网络新闻达到1488篇。1月27日,随着《人民日报》等媒体加入讨论,话题关注度继续攀升并到达峰值。

   媒体多角度解读《通报

  (一)摒弃“金牌GDP”的错误心态

  诸多媒体肯定体育总局扭转“金牌至上政绩观”的表态。1月27日《人民日报》刊文认为,“国家体育总局作为中国最高体育行政机关,终于明确提出对体育事业根本认识上出现偏离,实属难得”,观点得到《北京日报》、人民网等媒体的响应。除却对体育总局除旧立新勇气的赞许,媒体更多的是对“金牌至上政绩观”的深入思考和理性批判。《人民日报》写道:“追求锦标没有错,但这不是参与体育的全部目的,倘若成了锦标主义的‘奴隶’,就走到另一个极端去了。

  有些媒体将“金牌至上政绩观”和经济发展领域的“唯GDP是从”相类比。1月26日央视新闻官方微信发布《“金牌至上”是唯GDP论的变种》一文提出,“金牌至上”的思想和“唯GDP论”极其相似,究其根源还是作风漂浮的表现;《中国青年报》还谈道,摒弃“金牌GDP”心态,根本目的就是要扭转之前不正确的体育政绩观,实现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取消排名仅是迈出改革第一步

  《通报》发布当日,新华社即刊发了《“撤销”金牌榜能否根治“金牌至上”?》一文,对体育总局的整改措施进行分析。文章认为,《通报》在一些关键、核心问题上的语焉不详,让人对这一事件的最终结果还心存疑虑。同时,文章还引用一位体育系统退休官员的话语称“对全运会成绩评价仅仅不公布奖牌及成绩名次还不够,过去曾议过,虽不公布,但内部评定还是有的”。该文随即被大量纸媒及网络媒体转载,引发舆论较强回响。

  《扬子晚报》评论道“《通报》看起来很美,细品却发现有点‘画饼充饥’”,文章进一步质问:“即便体育总局不公布官方的金牌榜,难道各地方代表团乃至媒体就不会计算具体排名?”《京华时报》引用专家观点称,“就算取消官方排名,具体名次其实10分钟就能排出来,而且排得比总局的榜单更细致。”针对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隐患,媒体试图开出药方:问题的根源不在金牌,也不在金牌榜,而在唯金牌论和以金牌为导向的体育考核体系、发展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只有科学、系统、全面的体育发展评价体系真正建立起来,只重排名的顽疾才能药到病除。

  (三)背后的权力寻租利益链亟须破除

  1月27日的《湖南日报》、《西安日报》等媒体认为,争排名的背后是涉及运动员、教练员、运动队伍、体育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的利益链,体育界暗箱操作、权钱交易、虚假比赛等诸多乱象也正是源于此;《信息时报》写道:“暗处的利益链依旧坚固”、“有了利益驱动,才有人钻空子,只有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收到治标又能治本的效果。

  就此话题,《中国青年报》的观点值得关注:体育界一些人长期以来对于体制改革进行敷衍和抵触,而这绝非是一纸公文所能改变的。

  不约而同地,媒体均将破除竞技背后的利益链看作真正走出“金牌至上”怪圈的重要一环。

  (四)足球的进步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在当前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语境下,作为体育领域反腐和改革的突破口,随着亚洲杯的激烈开赛,中国足球的表现被赋予更丰富的含义,成为同时期舆论探讨的焦点。1月24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的《亚洲杯,从国足进步看到什么?》一文一石激起千层浪,文章认为,近年来足球领域从上到下反赌扫黑、强力反腐,使得足球生长土壤改善,成为催化中国足球走向新生的一个关键。

  《北京青年报》将足球领域反腐和体育总局的整改结合起来进行探讨提出,尽管球迷们对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刊载的评论文章众说不一,但普遍认同文中的一句话:“足球土壤的净化,只是观察整个体育土壤改良的一个窗口。”可以认为,中央这次整改更看重修正中国体育风气和环境。

  在《通报》发布当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微信公众号“侠客岛”《当中纪委也开始谈论足球的时候》一文高度评价足球领域反腐给肃清体育界不正之风带来的积极效应,文章意味深长地指出:“足球的事已经告诉我们,反腐并不影响稳定,强势的反腐涤荡之后,本该纯净的东西反而会焕发出‘意想不到’的生命力。

   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观点

  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对《通报》秉持冷静客观的态度。浙江体育局一位官员认为,取消排名对于各级体育部门的考核会起到风向标作用。但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体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金汕表示,各省区市体育局的考核都是向各级政府负责,而不是向体育总局负责,不可能因为取消公布榜单,就放弃对奖牌和成绩的追求,“需要更深层次地探究,到底用什么来考核这些体育官员”。

  再以“取消赛事审批”为例,中式八球运动推动者乔元栩称“取消赛事审批,就像去掉了身上的枷锁,我们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但也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体育部门的审批意味着专业性的保障,更容易得到公安部门的认可,如果体育管理部门审批同时能提供相应的服务,是最理想的情况。

  知名学者刘东和提出的“体育新常态”一说,也具有参考意义。他认为,改变不正常的体育政绩观,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需要从促进全民体质提升的角度,来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也需要新常态,需要各地形成共识,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指导思想,让我国的体育事业回到增强人民体质的根本目标上来。

   网民观点倾向性分析

  通过分析,扭转“金牌至上政绩观”获得绝大多数网民的赞成;半数以上的网民着重表达了对改革措施落实到位的希望;超三成网民提到还需进一步清理体育机制弊病;还有部分网民认为体育领域的反腐败工作任重而道远,体育总局的整改报告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接下来还应建立更完善的体育评价体系。

   舆情点评

  与其他已公开的各省市区各单位巡视整改情况相比,此次国家体育总局公布整改情况后收到的舆论回响是相对较大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舆论对国家体育事业的关注和期待。

  从整体舆论态势来看,媒体、网民、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对《通报》反映出的体育改革方向持肯定态度,特别是总局要扭转“金牌至上政绩观”的明确表态更是获得了舆论的一致认同,这表明巡视组号准了脉,体育总局也取对了药。

  但从微观层面看,部分舆论认为不破除背后的利益链,不建立完善的体育评价体系,最终的实际效用是值得商榷的。体育界内部的不同声音也显示,体育界尚未对《通报》中的个别整改措施达成思想共识,具体的落地措施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和验证。

  另外,需要注意到的是,不少网民对此次体育改革怀有较强的期待,希望改革措施能落实到位,并以此为契机,涤清体育界的弊病浊气。

  事实上,体育改革是一个积压已久的难题,舆论对各种乱象也批评多年。国家体育总局能从根本上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是其历史责任感的体现,也是对当前以改革为时代主题的最好回应。

  体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过程中,需要健康的发展土壤和清朗的发展环境,但最根本的还要全社会对体育本质有清醒认知,使体育回归到竞技健身的应有位置,让公平公正、奋发向上的体育精神引领时代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