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素养:街头执法,要有“被围观”意识

12.11.2013  15:11

一、事件概述

11月3日,一条“唐山卖白薯的女子向城管人员下跪”的微博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据微博所配图片显示,执法的共有3名城管人员,卖红薯的女子跪在其中一名城管面前,旁边一个城管一边笑一边在拍照。

11月3日中午左右,唐山市城管局官方回应称,11月2日上午10点多,景观大队建设路中队中队长杨大成带领两名执法人员要对卖白薯女子的三轮车进行登记保存时,女子把住车把,跪在执法人员面前阻碍其执法。并称该商贩已被多次批评教育,曾于2012年4月向执法队员做过承诺,还是屡教不改。

同日唐山市城管局承认,3名城管执法人员在执法技能和执法方式上存在欠缺,已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同时,景观大队领导带着3名执法人员和卖白薯的女子进行沟通,取得了对方的谅解。

二、媒体、微博关注度分析

1.媒体关注度分析

自11月3日事件被曝光到11月6日20时,“小贩向城管下跪”事件相关的新闻报道量为834篇,事件曝光后第二日的关注度最高,随后开始快速下滑。

图:商贩向城管下跪事件新闻关注度走势(单位:篇)

11月3日,关于此事件的相关报道有23篇,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报道事实“下跪”事实本身,另一方面则是“唐山城管局的回应”。唐山城管局的回应借助人民网向民众传达,人民网凭借其主流网络媒体的影响力,使得此番回应实现了较大范围的传播,对舆论引导发挥了较为正面的影响。

11月4日,传统纸媒的介入,推动着媒体关注的快速上升, 新京报刊登题为《小贩下跪 城管边笑边拍》文章,引发关注,被网络媒体转载165次。同时,与此事件相关的各类评论纷纷涌现,《城管面对下跪的商贩为何没有恐慌》、《城管笑拍下跪商贩到底嘲笑着谁》等文章传递着对城管行为的批判。

2.微博关注度分析

图:商贩向城管下跪事件微博关注度走势(单位:条)

商贩向城管下跪事件最先在微博上曝光,由网友@摆古论今(粉丝64万)在11月3日7时左右发布后引发大量关注,先后被@名家评说(粉丝4.9万)、@米瑞蓉(认证信息:小说《留守男人》作者、成都市女企业家协会会长,粉丝16万)转发,并最终由@任志强(粉丝1574万)转发后引发了裂变式传播。@摆古论今发布的这则微博,截止11月6日20时,转发、评论6万次,成为事件传播的重要源头。而@任志强对此事件的一句简单评价:“他们很享受这种威风!”成为网络媒体报道的一个新闻点,也助推了事件的热度。

图:商贩向城管下跪事件微博传播路径分析

在微博平台上,商贩向城管下跪事件大体经过了这样一个传播路径:普通网友发布后被活跃网友关注并重新发布(@摆古论今),继而引发普通网友的围观(@名家评说),随之被微博平台上的大V关注(@任志强),媒体介入报道后,媒体微博(@人民日报)再次助推此事件,从而完成事件在微博平台上的全方位传播。

三、网友观点倾向分析

商贩向城管下跪事件网友观点分析(抽样条数:168条)

同情下跪女商贩 21%

网友“海天砺剑”:上跪天,下跪地,中间跪父母。给人下跪可能是行大礼,也可能是受大辱。女商贩给城管队员下跪,她双膝之下压着生活的无奈和艰辛,双膝之上承受着屈辱的人格和自尊。无论她有多大错,为何就不能将其扶起来讲话。一个城市需要良好的环境,更需要和谐的氛围。

不应盲目同情下跪商贩 14%

网友“sunjz8443”:为什么要下跪?因为自知理亏!城管、执法人员都是普通市民,凭什么总让他们扮演反面角色?报道中的女贩“屡教不改”,凭什么一下跪便获同情?如果每个摊贩都成这样,叫政府如何管理社会?须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文明社会必需公民人人守法。网络需要理智!

声讨微笑城管 19%

网友“思思”:对着这般无助的商贩,执法方不但不依据法律行事,还能在其一旁以笑脸面对,这等高高在上是哪门子的执行公务?这样的无情和冷血,简直是活生生的将“执政为民”四字碎了一地!

商贩需要城管的尊重 11%

网友“ych梁家河”:商贩下跪为求讨饶,城管执法不应视而不见,而应该是立即扶起阻止下跪,在商贩下跪状态还能若无其事地拍照、执法,说明什么问题?说明执法水平欠佳,说明执法者并没有从心底放下管理者姿态,并没有把商贩看作是一个平等的人去执法。

城管执法需更人性化 16%

网友“寒冰”:城管执法人员执法方式简单粗暴、态度蛮横,面对同是普通大众的商贩应该理性文明执法。

质疑官方回应 12%

网友“洪峰”:官方神回应啊!居然是执法技能和方式的问题,这明显是在搪塞,这样的庇护只能导致更大的执法危机!

其它 7%

网友“法眼”:首先城管面对商贩下跪面露笑容拍照洋洋得意,这是对小贩为代表的劳动人民的感情扭曲;其次小贩屡劝不改在景观大道摆卖应该批评;再次小贩为了糊口城市管理者应该划定一个区域给小贩们摆卖而不是一味驱赶。

四、媒体评论摘要

读懂小贩向城管下跪的悲情

京华时报》评论指出,城管们的微笑既是对商贩的二度伤害,事实上更会加深人们对城管队伍负面印象。很多时候,城管的形象就毁于这样一个不经意甚至下意识的举动。城管的社会评价越来越低,每每有城管与商贩之间的冲突,公众和舆论总是不由分说地把批评的矛头指向城管,为何?恰是因为在某一次具体的执法中,缺少对良知和人性的敬畏,权力无法保持谦抑和审慎。当然,不排除这名女商贩向城管队员下跪是一种“策略”,但这背后,是生活的艰辛与无奈,是一个社会底层人员最后的砝码。任何一个人,即便卑微如这名卖烤白薯的女商贩,如果可以选择,她也不会以尊严做交易换取一点同情。读懂商贩向城管下跪下的悲情,就请执法者在执法的时候,多一点理解和体恤。

文明执法势在必行

凤凰网《商贩当街下跪,城管为何如此“从容大度”?》指出:即使流动商贩违规占道经营,执法人员也不可把人逼的下跪。从城管的功能作用看,管理好城市的日常秩序,让城市道路畅通、整洁、有序是他们的职责所在。所以管是对的,但管也是有个“”。城管欠缺的执法方式只能是让合法合理的执法行为走样变形,最后只会是伤了群众的心,激化群众的愤怒,拆掉了法律之威严和政府之形象与信誉!

东方网评论《城管面对下跪的商贩为何没有恐慌》指出,官方回应称“执法技能、执法方式上存在欠缺”,但更关键是心理上的,不管方式怎么变,技能如何锻炼,只要心里没有正确的执法观念,那么,执法方式和技能就永远跟不上新的事件,问题处理也就永远会落后。

相关部门应引起重视

光明网:【城管如何能坦然承受小商贩的“下跪”?】小商贩下跪换来城管边嬉笑边拍照,强烈的反差,让谁都无法接受,可唐山市城管局做出回应,却称执法队员在执法技能方式上存在欠缺,已进行了批评教育。这怎么只是执法方式上存在欠缺?完全是不顾别人尊严的表现,这样的做法,又怎能批评了事?

四川在线评论《商贩向城管下跪,谁在“扬威”》认为:商贩给城管下跪事件也许只有当事人才清楚,但对双方来说,相互理解才能化解矛盾,否则,只会积怨加深,势同水火。从当前看,城管与商贩能否做到相互依存,回归正常有序的轨道,考验的不只是公众神经,更有相关部门的决策与执行能力。

五、舆情点评

商贩向城管下跪事件经过短时间发酵并很快归于平静,舆论热度持续时间并不长,梳理此事件中唐山城管的处理应对,确有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

快速回应,抢占舆论引导先机。突发危机事件发生后,当地官方拥有主场优势,面对危机,官方要做事件的“定义者”,快速的对事件事实进行官方陈述,从而抢占舆论引导权。从事件的报道来看,在事件曝光当天,媒体关注度主要集中在 “下跪”事实本身和“唐山城管局的回应”两方面,前者的报道量为4篇,后者的报道量为16篇。从两组数字可以看出,唐山城管在此事件中快速回应,借助主流媒体传递官方声音,从而使得官方的回应第一时间到达民众视野,形成对事件判断的“先入为主”优势,为官方应对危机赢得加分,也为危机化解创造可能。

应对危机,要抓住核心诉求。突发危机事件中,有两方面的问题需要分清,一是当事人的利益诉求,另一个是事件本身所引发的舆论危机。切实处理好危机,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必不可少,但在事件中当事人的诉求才是核心,充分满足当事人的合理诉求,让当事人实现情绪上的安慰,从而根除事件进一步恶化的可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舆论引导更加有效。在商贩向城管下跪事件中,商贩成为网友同情的对象,也应成为官方慰问的对象,而官方给出的回应是“进行沟通,取得谅解”,生硬的表态,显然不能很好的安抚网友的情绪,纵然小贩有错在先,官方的诚意也不应缺失。

街头执法,要有“被围观”意识。城管人员的执法行为通常是在普通民众密集的地方,执法过程中应有强烈的被围观意识,城管人员的每个举动都有可能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被上传到互联网而引发不必要的舆论危机,这就要求城管部门应该强化执法人员的言行,暴力、辱骂以及涉及道德层面的行为尤其应该避免。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