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解读:缓解医患关系需要标本兼治
一、热点事件概述
综合今日舆情数据,今日舆情热度最高的事件是“媒体称延迟退休5年每月养老金可多拿900多元”,热度最高的单条网络新闻是腾讯新闻:“温岭欲火化被杀医生遭医护人员阻拦”。截至今日13时,“浙江温岭杀医案”相关话题位居今日舆情热点排行第二位,已有至少140万网友参与讨论和超过12万条评论。
今日舆情热点:浙江温岭第一人民医院发生患者杀医事件
10月25日,浙江温岭一患者冲进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持刀刺杀医生,致耳鼻喉科王姓主任医师死亡,另有两医生受伤。10月28日上午,部分医护人员在该院对遇害同事表示哀悼,呼吁保护医护人员人身安全。目前,疑犯已被刑拘。医师协会等4组织联合发声明,呼吁对“医疗暴力零容忍”。当地通报称,对医护人员的诉求充分理解,将严惩疑犯,全力维护医护人员合法权益。
二、舆情发展态势分析
1.各类媒体报道走势图
10月25日以来“温岭杀医案”话题媒体关注度
10月25日以来“温岭杀医案”话题微博关注度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观察,10月25日早上8时,浙江温岭发生患者刺杀医生事件,致一死二伤。该事件迅速引发舆论关注,成为竞相追逐的热门话题。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也推出相关版块供网友讨论。在浙江台州医院院长,骨科医生@陈海啸的微博上,关于遇害医生王云杰的悼念微博也被网友大量转发。仅25日当天,该话题相关网络新闻即超过2300篇,相关微博超过2.3万条,话题舆情热度快速上升。
26日,针对杀医事件的新闻报道暴增至6100余条,微博热度则较前一天有所下降。至27日,话题相关舆情热度出现回落,但对事件的相关讨论仍然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28日早上,数百名医护人员聚集在浙江温岭市人民医院广场内,悼念25日遇袭身亡的医生王云杰,并抗议“医闹暴力”。该活动在网上得到全国上百家医院的声援,舆情热度也随之再次爆发。与此同时,网络开始出现“政府抢尸”、“特警释放催泪弹”等传言,对此,新浪认证为中共台州市委宣传部干部的用户@老辣陈香转发微博称:“没抢尸、没冲突、没催泪弹,只有哀悼之情……今晨五点半,死难医生的遗体已经由家属和生前同事护送到殡仪馆。”澄清了不实传言。28日当天,话题相关微博突破11万条,达到最高峰值。
截止到今日(10月29日)14时,相关网络新闻接近1600篇,相关微博超过5.6万条,平台数据累计超过83万条。数据显示,话题相关舆情热度略有回落,其后续发展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三、相关舆情发展态势分析
1.网民热议:医患之间还须相互理解
悼念遇害医生
陈海啸(浙江台州医院院长,骨科医生):共同悼念人民的好医生,王云杰主任安息!系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温州医学院兼职教授温岭市耳鼻咽喉科重点学科带头人。199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在医院内和百姓中口碑极好的好医生。
黄岩晓警察(台州市黄岩公安分局民警):温岭医生遭遇暴徒行凶,造成1死2伤的严重后果!必须严惩凶手以慰逝者!恳请政府部门做好逝者与伤者的安抚工作!但是在事件中温岭市政府为何迟迟不发布权威信息?事件后医院安保将如何开展?今后又如何妥善化解医患矛盾?现在我为王医生送行。愿您一路走好!
龚晓明医生(妇产科医生 中国妇产科网创始人):2013年10月28日,温岭市的同道们,你们不孤单,全国的医护人员与你们同在。王主任一路走好!
谴责一切暴力行为
桔子树小窝(作家):出了这么大的事,有医生想罢工抗议很正常,但有人罢工聚集,有特警站墙也是正常。只希望两边都能保持一定的克制,相信抗议的目的为了引起关注,表达哀思,而不是为了发泄暴力,把仇恨转嫁。
希_小陌520(深圳众影科技有限公司行政总监):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对医生还不相信,还对哪个群体相信。医生队伍中确实有害群之马,但不能因个别人来否定整个医生队伍。我们的媒体应给社会提供正能量,不要拿个别极端案例来挑起社会矛盾!愿社会多一些阳光,少一些戾气!愿逝者安息。
网友“劉理飛”:为什么总要用暴力呢?暴力除了给他人带来伤害外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网友“闹闹”:打击医闹,打击犯罪分子。
网友“周家卤蛋最好吃”:你们今天为暴力叫好,明天就会有人为发生在你们身上的暴力欢呼。
医患矛盾积怨已久
@lee一菲(中国医师协会机构主管李一菲):个人认为,最近这些案件并不是医患矛盾进一步激化的表象,矛盾早在这里摆着,它随着社会贫富不均加剧而加剧。社会法律意识淡漠,人文素质低下,于是催生了丧心病狂的凶手和围观叫好的人。惨剧发生后,立即有三名医师辞职,恶果已现。
网友“云有多厚”:平时去医院,挂号、看病、缴费、拿药排队折腾也罢了,最可恨的是医生那冰冷、居高临下的态度。本来去那地方人就是不舒服才去的,还要忍受他们的冷脸冷语。不但自尊心受伤害,为创收还净开吃不死治不好且死贵的药,甚至搞一堆用不着的检查。积怨已久,非一日之寒。
医生和患者都需要尊严
黄立真(宁波市第二医院 主任医师):都是医务人员在转来转去,自哀自怜着,人家都没多看一眼。算了吧,整个国家都是这样子,还是自己工作小心一点,自求多福。看病开刀不要那么积极,病人又不是亲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真干不下去就转行吧,尤其是年轻人,吃口饭总没问题的吧。
网友“China小猪老师”:默哀!我曾是一名医生,一女士喝了毒药完全没有了生命体征,身边的家属用劲的向我磕头求救,所以我骑在冰冷的女士身上足足做了半个小时的人工按压,奇迹并未因为我的竭力改变,医生是人不是神,所以我完全负责的说医生这个职业本身是伟大的!
网友ip“117.136.*.”:看到那个医生手拿牌子高举“还我尊严”,我立刻想到了他们手收红包时的样子。
医患之间还须相互理解
孙警官说事(济南公安警察公共关系办公室民警):医与患、警与民、城管与小贩…一旦出现问题,受伤害的不是单方面的,原因也不是单方面的。其根结所在,是社会诚信体系遭到侵噬无法修复,是长期矛盾积累到达一定程度的爆发。医生、警察、城管也或者是病人、小贩在这种环境下生存,谁也不可能逃出这个弱势当中。所以,平等相待尤为重要。
网友“it小民工123”:问题的根源根本就不在于医生和病人!!可以说双方都是受害者!医生确实很辛苦,值夜班,假期少,实习工资很低,转正之后勉强是城市的中等收入,至于买房养老?想也别想。医院确实很赚钱,医院的钱是交给政府的!医生真不赚钱!最要命的是医生的压力真心是特别特别的大,一天要看多少病人?谁能保证一天看几十个病人没有个疏忽!医生要不要养家糊口??医生也是人!不能要求医生的小孩老婆喝西北风吧???将心比心,是你会怎么办?你能否做得更好??但是医生们也要想想,去医院普通毛病一次拿药一大堆,普通人工资两三千!普通老百姓还要养家,你让他们怎么过?
医疗领域乱象有待整顿
Stronger_Lee(兰州大学法学院教师):如果是偶发事件,我们可以断定为是患者或医生甚至其他的巧合。但如果经常性爆发,那么一定是制度或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显然,患者在医院是绝对的弱势群体。君不见现在无良庸医遍布医院,每天就是钱钱钱!君不见现在医保患者100元的病非要花1000元?也许医生也无可奈何,但到底谁来负责?
网友“骑海鸥打鱼”:先打击高价医疗、大夫收红包吧!
网友“hhjjjgffd”:作为医生我想问你:当你给病人看病时,你是怀着医者父母心来看病,还是认为病人什么都不懂把病人当冤大头,开一大堆检查,一大堆吃不完的药,一大堆的药水,把病人当猪宰。这里应该有不少医生吧 有没人回答一下。
网友“超大龄伪文艺男青年”:患者支付了高昂的医疗费用就已形成合约关系,医护人员就应该提供导尿吸痰这些服务,如果没有钱医院会提供这些服务吗?所以你不用把这些事标榜的那么伟大,我没学医,我也同情受害者,我就是看不惯你把你们这行说的多伟大高尚似的,我也没你这么高智商,我也是为了保命。
网友“病患家属”:希望去除或降低有些医疗服务项目收费,加强医院给患者治疗用药透明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生吃回扣,提高医生的医德。
网友“哥只是传说”:一些医生真是太没有良心,就是癌症病人的红包都敢收,但比起当官的过年过节在家收红包来说,医生还是好一些。
网友“好心情”:医生收红包要以受贿罪认处。
网友“利魂”:首先本人反对对医生的一切暴力犯罪。可是医生们你们想过没有全国一年有多少由你们不责任造成的医疗事故使患者失去生命的。
医患纠纷亟需成熟的化解机制
网友“倩人提刀51914501”:必须彻底改革中国的医保政策,提高医生光明正大的待遇,让老百姓看得起病、取缔以药养医、坚决铲除药品销售的中间环节、唯此才是利国利民之道。
网友“202.115.*.*”:其实这是制度上的问题,但矛盾却是医生和病人,这样的矛盾永远都无法真正解决。
解决医患关系的根源在于医疗改革
余杭公安胡冰(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区分局警察公共关系科科长):遇难医生与我素不相识,但心痛不减。凶手与我也素不相识,但严惩之盼不减。此事暴露的还是医疗体制问题,要改变唯有刮骨疗伤。可惜有很多关羽撩起袖子等着,却迟迟不见华佗!
北京那点事儿(徐乙榛,腾讯数码频道手机库点评成员,手机玩家):医患事件的频发背后映射出的是医疗制度急需改革,同时医药利益关系仍然不够分明的窘境。
北京柏源(柏源,80后作家):最近在看六六的《心术》,医生其实也是个弱势群体,患者看病费用的不堪重负才是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再加上包了红包,看病花了大钱后病人却死了,病患家属砸锅卖铁负债累累,一些不理性的患者必然会走上极端。解决医患关系的根源还是在于医疗体制改革,不然一切都是作秀。
2.媒体评论:医患纠纷需要成熟的化解机制
为医患信任创造更多的沟通机制
《人民日报》评论《医患关系从哪里攒起信任》认为,就社会结构而言,收入差距的扩大,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加上“看病贵、看病难”,无疑会加剧医患之间的总体紧张关系;就心理结构而言,基于人们对公正和秩序的焦虑,尤其是偶发性的个案被放大,向社会传递、营造出医患关系不和谐的负面效应,从而更容易导致一些人在错误的判断下走向极端。就医患双方来看,更由于存在着严重的专业知识不对称、信息不对等,加剧了关系的“紧张度”。要从根本上修复医患关系的裂痕,还应对医患关系的现状准确把脉,进而重塑两个群体之间的信任关系。创造更多的沟通机制,对当前医患信任关系的改善和重塑,可能是剂“惠而不费”的良药。
《武汉晚报》评论《医生为何成了纠纷中的弱者》认为,一旦出现伤医、杀医事件,纠纷演变为仇怨与发泄,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成了特定的报复目标,反过来他们就成了相对弱势。这种局面继续下去,医患关系就是“弱者受害”的关系;医患矛盾激化的恶果,是医疗服务的质量无法保障以及医院安全管理高度紧张。最终承担这一恶果的两个群体,既有病人,也有医生。修复医患关系的方案已经提出很多,目前亟待改变的,是阻止“医生弱势”现象的蔓延。也就是不能让医生个人去直接面对纠纷中的风险,而要在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设立缓冲屏障。要做到这点,除了在应对医疗纠纷的机制中做好安排,更重要的是让这个缓冲屏障起到减压阀的作用,真正能疏导矛盾与激化的情绪。诸如“每20张病床应该配设一名保安”的做法,恐怕并不是一个好的办法。对于病人而言,有了疑惑和质疑,医院只要提供足够的解释与投诉渠道,而非依仗专业语言上的优势置之不理,就可以把多数矛盾控制在最低程度之中。
第三方机制需规范化
《新京报》评论《不要总让医生成为医患冲突牺牲品》:医患关系紧张已经不是新现象了,每每出现这样的血案。舆论总是呼吁尽快完善医患纠纷协商解决机制,有的地方也做了很多探索,但遗憾的是,总会不断地有弑医个案,重新激化矛盾,加深裂痕。医院管理方和卫生主管部门,在谴责暴力的同时,也应认清自己的责任。每个血案发生之后,都应启动追责调查程序。唯有如此,才更加有助于遏止医疗暴力事件的反复出现。
《南方日报》评论《打医生事件何以频频发生?》认为:医患出现纠纷时,建立可靠的化解机制也十分重要。据了解,医患纠纷在全世界都存在,仅2006年,日本270所国立医院共发生医疗事故1300起,但他们通过完善的医疗保险(放心保)制度,化解了矛盾。而在美国,几乎每家医院都有一个伦理委员会,其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医生、注册护士以及社区代表、律师等,这就使得专业性、公正性、法治性都得到了保证。而我国目前虽然也有处理医患纠纷的第三方机制,但公信力尚需提高。
《法制日报》评论《杀医案折射医疗纠纷解决法律短板》指出:医患纠纷属于社会管理机制缺陷衍生出的问题,应尽量引入社会力量而不是执法力量进行妥善解决,将原来针尖对麦芒式的医患双方民事纠纷发展到有社会组织介入的多方社会问题。就医患纠纷社会管理而言,引入人民调解,设立医疗纠纷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堪称创新医疗领域社会管理的新途径。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可以包括离退休医学专家和法官、律师、公证员等法律工作者。目前,全国不少地方都尝试建立了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实施效果较好。医患纠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诱发医患纠纷深层次社会治理问题的漠视。解决医患纠纷,不妨广泛引入第三方调解机制,一旦发生医患纠纷就能及时高效地启动第三方调解程序。
加强安保难防医院命案
新华网报道指出,事件发生后,对于加强医院安保的呼声又再一次高涨。温岭本地的部分医生希望医院能够像机场一样,对患者随身携带的物品进行必要的安检。
此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公安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提出要完善安全防范制度,实现警医联动,确保恶性突发事件的及时有效处置,同时医院还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保卫人员,视情在医院重点部位配备安检设备,加大对携带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进入医疗机构的查缴力度,设置安全监控中心加强重点部位监控等。但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加强安保固然能够防范部分有极端情绪的患者,从一定程度上保护医生的安全,不过这种方式不可能从根源上解决医患矛盾,而且还可能会增强双方心理的紧张。
解决医患关系的根源是医疗体制改革
新华网评论《三问浙江温岭杀医案:手术纠纷为何一年半没解决》称:温岭事件的警钟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唯有彻底的医改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医患关系异化、让医院血案逐渐绝迹,而这也是各界的共识。在破解好加大财政投入、消除以药养医、提高医疗保障、缩小城乡医疗水平差距等课题的基础上,兼顾好患者、医生的合理利益,医患关系鸿沟才有弥合的可能。
医者仁心应成为信任的基石
《广州日报》评论《用什么制止伸向医生的拳头?》认为:放眼世界,医生都是靠技术吃饭,只有中国医生仍然在靠卖药生存,其信任度难免降低。尽管这几年医改也在朝这个方向改进,但进度太慢、力度太弱。一项最新医师执业状况调查显示,中国78%的医生不希望子女从医,“医不过二代”现象的出现,也在提醒着我们,改变医患关系,重塑医生职业的神圣性,迫在眉睫。
3.医疗卫生界四大组织联合声明:对医疗暴力零容忍
据中国医师协会网站消息,2013年10月28日下午,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反对暴力 严惩凶手”呼吁会在协会大会议室召开。会上,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卫生法学会发出联合呼吁医疗暴力“零容忍”。中国医师协会领导、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呼吸医师分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北京医师协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卫生法学会,北京多家医院医务处,法律工作者、法学教授、律师及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数家媒体记者参加会议,与会者就近期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并发出呼吁,呼吁社会各界对医疗暴力“零容忍”。
4.中国医师协会盘点:10天6起伤医事件
10月17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发生粗暴打砸事件;
10月20日:辽宁奉天医院患者六刀扎伤医生;
10月2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生被打受重伤;
10月22日:湖北黄冈市中心医院发生伤医事件;
10月25日:浙江温岭患者行刺医生,致1死2伤;
10月27日:江西南昌第一医院发生护士被歹徒劫持事件。
5.媒体调查:近八成医生不愿让子女从医
6.《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
据《人民日报》报道,针对近期恶性涉医事件时有发生的情况,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安部日前出台《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二级以上医院进一步提高安全防范能力,维护正常医疗秩序,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意见》指出,医院应完善重大医疗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和预案,实现警医联动,防止恶性突发事件升级,确保恶性突发事件的及时、有效处置。医院要配备专职保卫人员和聘用足够的保安员,确保安全防范力量满足工作需要。保安员数量应当遵循“就高不就低”原则,按照不低于在岗医务人员总数的3%或20张病床1名保安或日均门诊量的3%。的标准配备。同时,《意见》要求医院建立门卫制度、设置安全监控中心等。
7.外媒关注温岭杀医事件
纽西兰中文网评论《缓解医患关系需要标本兼治》认为:面对如此注定以“失败”为终点的“绝望”事业,医患双方必须在信任的基础上密切合作,才有可能让那注定到来的“失败”尽量来得更晚一些。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把医生想象成唯利是图的“白狼”,还是把患者都视作蛮不讲理的凶徒,都既不符合实际,也无助于缓解矛盾。反之,让医生对病人多一点耐心和笑脸,让患者对医生多一点理解和宽容,才可能打开这个死结。而在这个注定漫长的过程中,即使是为医院配备保安这样的“治标”之术,也有必要尽快落实,以保护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也为所有可能的“治本”之策争取时间。
凤凰网论坛评论《“温岭杀医案”,根在“信任危机”》认为:这几年,此类案件可以说是不断发生,媒体不时就会报道某地发生患者殴打、杀害医护人员的“医闹”新闻。而每一则新闻背后,一方面令广大医护人员惺惺相惜,让“救死扶伤”的他们噤若寒蝉,以至于深圳某医院全体医生护士竟需带着戴钢盔上班以防“医闹”。另一方面也引发社会热议,医患关系何以变得如此恶化?中国持续十几年的医疗改革,所带来的不是让患者享受到医疗服务更高的“性价比”,而是患者及社会为医疗付出的代价越来越高的同时,“看病贵”现象却日益突出,医患矛盾更是不断恶化。笔者在想,如果不是单位和个人较高的医保缴费比例,加上财政资金的大量投入,我都很难想象还有多少国民仍有钱上医院?笔者以为,造成当今医患矛盾激化的根本原因当是社会“信任危机”,而责任当然主要由政府、医院及医生承担。
凤凰网论坛评论《医患关系紧张需要重视》:中国人总结得非常好,每个人的一生就四个字,生老病死,请问生老病死的哪个环节我们离得开医生呢?如果医患关系如此紧张,让医生都不愿意从业了的话,我们每个人都是受害者,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行动起来,只有这样医患关才会更好。
四、舆情点评
据媒体报道,一周以来,我国南北连续发生多起医疗暴力事件,10月25日,浙江温岭一患者因对手术结果有异议杀害医生,造成一死两伤。这不仅使医患冲突再度成为中国公众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引来了全世界媒体的目光。而就在此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安部刚刚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要求二级以上医院进一步提高安全防范能力,维护正常医疗秩序,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观察,对于温岭杀医事件本身,绝大部分网民谴责这一暴力行为,认为此举是对法律的藐视,必须对凶手严惩不贷。对于事件折射出的医患矛盾,网民则各执一词,但对医生和医院的负面情绪仍占据主导地位。网民认为,连续发生这么多起伤人事件,原因在于医生缺少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一味向“钱”看,把患者当成摇钱树,令作为弱势群体的患者苦不堪言,最终导致惨剧的发生。因此,要改善医患矛盾,医生必须提升自己的医德,卫生、医院系统也要注重提高医生的行医质量,改进医院存在的“事难办、脸难看”作风。
与此同时,有网民指出,媒体的关注角度或许是激化医患矛盾的一个因素。个别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有“妖魔化”医生的倾向,使很多患者对医生产生了严重的不信任感,进而引发医疗纠纷。
据中华医学管理学会统计,自2002年9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中国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平均每年上升了22.9%。在工作压力较大、医疗纠纷频发的情况下,医务人员的生存环境令人堪忧。中国已经出现“医不过二代”现象——最新医师执业状况调查,中国78%的医生不希望子女从医。知名网友“风清扬”针对此事发出感叹:杀医案频发,谁来拯救中国医生?
《人民日报》评论指出,就社会结构而言,收入差距的扩大,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加上“看病贵、看病难”,无疑会加剧医患之间的总体紧张关系;就心理结构而言,基于人们对公正和秩序的焦虑,尤其是偶发性的个案被放大,向社会传递、营造出医患关系不和谐的负面效应,从而更容易导致一些人在错误的判断下走向极端。就医患双方来看,更由于存在着严重的专业知识不对称、信息不对等,加剧了关系的“紧张度”。
如何改善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医生与患者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才是建立双重信任的一个根本途径。《人民日报》评论也指出,要从根本上修复医患关系的裂痕,还应对医患关系的现状准确把脉,进而重塑两个群体之间的信任关系。创造更多的沟通机制,对当前医患信任关系的改善和重塑,可能是剂“惠而不费”的良药。此外,《法制日报》评论指出:温岭杀医案折射出医疗纠纷解决的法律短板,建立公平科学高效的医疗纠纷解决机制,引入第三方调解机制,并尽快将医疗服务纳入“消法”保护,方能从制度上遏制医闹事件的发生。
此次温岭事件再次敲响了医患关系的警钟,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加速推进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加大政府对医疗的投入、拓宽医疗保障的覆盖面,才能实现医患和谐。有评论指出,唯有彻底的医改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医患关系恶化问题、让医院血案逐渐绝迹,而这也是各界的共识。在破解好加大财政投入、消除以药养医、提高医疗保障、缩小城乡医疗水平差距等课题的基础上兼顾好患者、医生的合理利益,医患关系鸿沟才有弥合的可能。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