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正能量该多一些“死磕”精神

01.10.2014  02:10

[一周聚焦:高架扔猫]

虐猫恶行频发呼唤法律终结者

近日,上海“高架扔猫”成了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截至28日,话题阅读量超过500万次。一段时间以来,上海高架道路夜间频发扔猫现象,疑似人为虐待抛弃。此事经媒体披露,迅速引发网民关注,网友“学会断舍离”心痛地说:看到照片,我浑身都在发抖,这是人干的事情吗?

虐待动物,本就为人所不齿,从中取乐获得快感,更是变态心理在作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作为人类最原始的道德感情,所谓“恻隐”一方面起着维系群体的道德作用,另一方面也是驱使人心向善的理性教化。

扔猫恶行极大地挑战了社会的道德底线,招致了多数公众强烈的质疑与谴责,“可以不爱不要伤害”的呼声骤起。有网友评论,“不管是个人行为还是组织行为,这种行为本身都既挑战了社会公序良俗,道德底线,同时也违背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潮流,理应受到严厉的道德谴责。”@网络新闻联播、@东方早报 等多家媒体微博义愤不平,“如果有行车记录仪拍到扔猫过程,请曝光!

除了谴责,还有行动。为了解救高架上的猫咪,沪上部分热心网友组成志愿者队伍连夜上高架展开营救。但根据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硬性规定,高架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不得任意停车。沪上地铁报《I时代》分析:动保人士当然知道自己高架救猫的行为不妥,甚至可能对自身乃至其他驾驶员的生命造成威胁,但对垂死生灵的不忍超越了对法律的敬畏与对事故的恐惧。

如此,“志愿者救猫的行动涉嫌违规停车,但高架扔猫的虐猫者却无法律可予以惩戒”的情法冲突就此碰撞。新浪上海新闻频道官方微博“@上海新闻播报”相当无奈:尽管有爱猫人士四处营救,也仍是杯水车薪,而高架停车救猫的行为本身也存在安全隐患和巨大争议。更关键的是,眼下小动物保护在法律上还是一块盲区。

事实上,高架路扔猫的行为不仅对猫来说极其残忍,还有可能极大威胁到过往车辆的行车安全,一旦后车避让不及极易造成车祸。遗憾的是,仅仅依靠媒体曝光和道德谴责,并不能完全避免类似的事件一再上演。那么谁才能扮演“高架扔猫”事件的最后终结者?人民网给出答案,“唯一的答案就是法律”,评论认为,“高架扔猫”事件是对《动物保护法》的迫切呼唤,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正式法律规定,否则,只会有更多的“虐某门”出现,人性的善良、美好、爱心,都会随着小动物被虐待,被伤害而灰飞烟灭。

[一周关注:地铁脱衣]

低俗营销只会赚到差评

最近,一段“上海地铁2名美女当众脱衣”的视频在网上疯传,舆论大哗,几乎一面倒的声讨铺天盖地而来。很快就有知情人士透露,该视频系某洗涤公司宣传其品牌所拍,视频中出现的所有人都是群众演员,包括被网友称为“正义大妈”的中年女子和表情浮夸的“抢镜哥”。让人咋舌的剧情曝出,以致澎湃网友“genie”吐槽:贵圈真乱实在已经不足以形容了。

网友“帝国良民”在天涯社区发帖称:脱衣女子留给公众的观感恐怕绝非美艳,甚至情色也算不上,就象报导所说的,视频被传到网络上后,网友更是抨击这样的炒作行为无节操、无下限,低俗至极。显见商家低俗营销缺乏基本的道德底线,必然遭到公众的斥责和反感。

视频扩散开后,上海地铁发博否认自己与此事有关,并批评“脱衣炒作事件挑衅道德底线,妨碍公共秩序”。上海轨交警方也表态,无论是出于个人的“行为艺术”还是企业的“策划炒作”, 轨交警方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予以处理。

过去,广告投放商会选择在正规媒体进行商品推广和形象塑造,偶有不良营销也在可控范围内,原因就在于媒体作为内容“把关人”的存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广告营销的策划成本和门槛都在逐渐降低,尤其是蓬勃发展的自媒体,给了广告策划巨大的DIY空间。而在缺乏媒介素养的广告商眼中,轰动效应成为炒作追求的唯一目标,由此打着“广告创意”的幌子无所不用其极,背弃公序良俗之举也就难以避免。沪上地铁脱衣秀,正是低俗营销的极端表现之一。

资深互联网传播人士吴娟评价,从视频传播度上来说,此次商业炒作是成功的,在网络上受到热议。但是从商业策划的角度上来说,该商业炒作是失败的,“好的商业事件营销是传播度和美誉度并存,不但能够广而告之,还能达成品牌记忆,同时对这个品牌表达的主张有深刻记忆。之所以说这个事件失败,是因为不但美誉度欠佳,甚至知名度都没有达到。品牌的植入很粗暴。

也许“地铁脱衣秀”的广告策划方深谙“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之道,但显然,恶性营销只会赚到差评。大河网有评论提到:一个色彩绚丽、形象生动的广告作品,能以其非同凡响的美感力量增强广告的感染力,使消费者沉浸在商品和服务形象给予的愉悦中,使其自觉接受广告的引导。而一场充满暴露、挑战道德底线、饱受争议行为的广告场面自然不会被大众所接受。

值得关注的是,与一般营销不同,在少女脱衣过程中,还有一位讲着上海话的大妈出面怒斥,被网民冠以“正义大妈”美称,一些媒体还认为这才真正体现了上海城市精神。万万没想到,这位“正义大妈”也是个“”。之所以设置这个“戏中戏”的桥段,想必也是心虚,策划方也许预料到低俗炒作会引发强烈的反感和厌恶,意图用这个“多此一举”来实现负面舆论的缓冲保险。

不过,有舆论认为,“正义大妈”的塑造显得相当丑恶。荆楚网有评论指出,少女脱衣低俗,不可能“低俗”到所有人,自然有“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不为所动,可是,大妈怒斥脱衣少女的策划伪装“正义”,以消费正义感制造话题就忽悠了大多数人。大妈怒斥脱衣少女一幕利用正义感饥渴,把“正义”当成炒作的“道具”,这才是最恶心、最丑陋的。和社会性冷漠相比,正义感本就显得孱弱,而正义感又经得起多少这种丑陋的消费?

解放日报》正告:有口碑才有市场,有形象才有品牌。在“踌躇满志”开展清洗业务前,还是先洗一洗自己龌龊的低级营销思维吧。

[一周人物:王思聪]

合格的公共人物不能只会卖萌公关

27日凌晨,微博红人、万达集团董事王思聪发帖称因汽车后备厢有箭具被上海警方带走。而后黄浦警方通报,王某不配合警方现场调查,被依法带所核查,到所后王某承认态度不好并主动说明了物品来源及用途,警方在排除其违法嫌疑后,将其教育放行。此事激起千层浪,媒体网友纷纷热议。

在微博世界,唯一能与作家韩寒“国民岳父”头衔相比拟的,或许就是王思聪的“国民老公”称号。在王思聪被带走调查之后,“老公去哪儿”的娱乐调侃不胫而走,几天时间,仅“王思聪被警方带走”的新浪微博讨论量接近4万次,话题阅读量已突破5456万次。如此火爆的网络发酵,让网友“舆论热点”大感惊讶:网友纷纷选边站,一群人借机骂警察,另一群借机骂富二代,却没几个人认真去分析事件本身的是非对错。这就是网络舆论场的现实,“真理越辩越明”在这里往往行不通。很多人都只是借个平台发泄,骂了就跑,让你连影都找不着。

事件起初,王思聪自曝被查并公布夜检警察的公务警号,博文内容言辞激烈。尽管博文随后遭到“秒删”,但仍被眼疾手快的网友截屏传播。期间,对于“你是万达的公子就不该查你吗”的网友质疑,王思聪不忘回应,“你要是车里没放任何管制违纪东西就被有态度的蜀黍随便带回警局你会开心?

事后,王思聪以长微博形式进行事件说明,自称自己是夜幕英雄“绿箭侠”,幽默的言语间有自省也有不满,并以“蓝翔技校”的网络段子打尾,赢得众网友追捧。“万能”的“王小山”称其“有里有面”,活跃网友“连鹏”夸奖“有身段,情商高,很不错”,新浪微博“话题”官方微博推荐其为“微博公关的标准姿势”,网友“无敌饼干姐”更是点赞:又自省自责自嘲,显得理智理性,再提一下警察深夜设岗的不容易和盘查的意义,比警方宣传还管用,最后玩儿了一把悬疑和时尚。

热闹不断有,负面不沾身”,作为一个公共人物,王思聪已然塑造了“新媒体环境下宣传自身能达到的最好状态”。但王思聪或其团队策划的公关营销,都离不开王思聪作为中国前首富王健林之子的特殊社会身份。网友“法不外情__宋有国”认为 :一个法治国家,权贵往往成为社会的关点,有时一言一行都对社会具有影响,权贵权益受法治保障,但更应带头守法。这次调查就是教育权贵守法从配合民警执法开始。

其实,就在王思聪被查几个小时前,上海长宁恰发生了一起恶性持刀滋事案件。在公共安全备受瞩目的当口,每个公民都有责任理解和支持警方执法,深刻意识到积极配合公安工作的义务所在。有微信文章解读:这是一个偶发事件。但鉴于近期“富二代”们的表现,以及目前国内局势的演变,至少“富二代”自己应该认为,这个事件给自己敲响了警钟。

网友“马庆云”试用娱乐口吻解读《未婚男人王思聪夜不能归揪心了谁》,建议警方公布执法视频以正视听,并得出结论:此事为社会公共事件,不能最后以“闷声发大财”的方式本着和事佬主义的原则得过且过。“如果我们能在一件事件上‘死磕’一下,看似是一小步,或许是社会进步的一大步”。

不能否认,“王思聪”是个名副其实的网络名人,网民也相当待见如此“口无遮拦”的“人间大炮”,“但如今的名人光环总是有快餐那样的保鲜期,最后他们的归宿依然是人名的平凡”。荆楚网有评论指出,现在的人,对于一个名人的好奇好感,是存在于标准不一的比较。要把王思聪和某些奇葩二代相比,恐怕你会觉得前者实在好太多;你要拿民国四大公子的温润如玉放于现在,那也只能感叹“时无英雄,使得竖子成名!

如今再看王思聪,他已顺势将自己的微博头像换成了“绿箭侠”,原本“年少轻狂,口无遮拦”的微博个性签名,也变更为“为人低调的网红小王”。评论员“汪忧草”点评,公众人物能够这么坦白地剖白一番,无论是发自内心,还是背后的公关团队所做的“损害管制”,都终归是一件好事。但能否修复他的“公子哥”形象,端赖时间的检验。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