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初:舒缓贫困生就业难要多些“送一程”

28.04.2014  10:14

  离2014届大学生毕业的时间不到三个月,就业压力日益逼近,而目前广东全省助学贷款毕业生的就业率还不到24%,2万多名利用助学贷款上学的孩子,目前工作依旧没着落。26日,广东省教育厅、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联合举办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助力成才”专场公益招聘会,为助贷生找工作牵线搭桥。(4月27日《新快报》)

  贫困生毕业后无法就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他们的助学贷款还不上,会影响到助学贷款本身的正常流转,从而让下一批助学贷款的发放受到限制,无法资助新的贫困生。对个人而言,贫困生无法还上贷款,那不仅是一种经济压力,更是一股强大的心理压力。因还不上助学贷款,对个人的诚信记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贫困生的就业,不仅关乎个人与家庭,还关乎贫困阶层的心态。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缺少强势社会资源与背景的贫困家庭子女的就业尤其艰难,这侧证了当前就业中仍存在着强烈的“关系”色彩和“拼爹”元素。对贫困家庭来说,子女读大学是笔巨大的投入,成本甚高,可毕业后又要面临就业难,无疑会让贫困固化,甚至滋长出新的“读书无用论”,让那些贫困的家庭不再相信知识,不再相信教育改变命运。贫困大学生毕业后暂时无法就业造成的社会影响,甚至远比就业难本身更可怕。

  资助贫困生读大学,那是“扶上马”;为他们提供一些就业机会与便利,那是“送一程”。广东举办的“助力成才”专场公益招聘会,是一个有益的方式,值得推广。当下,舒缓贫困生就业难,不妨多些“送一程”。

  一来,把贫困大学生的就业作为扶贫任务来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对“就业促进”有明确规定:以促进扶贫对象稳定就业为核心,对农村贫困家庭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给予一定的生活费补贴;对农村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给予生活费、交通费等特殊补贴。这一政策主要是惠及低学历的贫困人口。我想,有必要将贫困大学生的就业也纳入扶贫计划之中,开辟一定的岗位,让贫困大学生就业受益;同时可提供一定的创业资金服务,鼓励贫困大学生返乡创业,等等。增加贫困大学生就业的机会,必将提供扶贫的带动与示范作用。

  二来,适度延长贫困大学生的还贷期限。对贫困大学生还款的压力,应予以充分考虑,对就业难的贫困大学生的助学贷款要延长还贷期限,让他们的家庭经济负担有稍稍的缓解。对此,需要政府和银行部门共同担当。

  三来,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还需社会公益的支持。贫困大学生在上大学的时候,往往得到了一些好心人的帮助,让社会充满了温暖。在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当下,仍需要社会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的关心与帮助。有条件者,可以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扶上马,再送一程”,那样更能早些改变一个家庭的贫困状态。

  当然,贫因大学生也当自强自立,立足于自身的现状,切莫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的就业。另外,舒缓贫困大学生就业的矛盾与压力,需要各方的帮扶,更需要公平的就业平台的构建,少些“讲关系”、“拼爹”,期望改革的深入能给贫困大学生带来新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