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进港 网上岸——鄱阳湖春季禁渔见闻

07.04.2014  12:00

一条条渔船整齐地停泊在湖边,一张张渔网堆在湖岸的石坡边……4月5日,记者来到鄱阳湖禁渔水域,现场察看是否还有人捕鱼、是否有鱼出售……

在新建县南矶乡,30多艘渔船齐刷刷地停靠在岸边,渔网堆放在岸边。以前繁忙的渔民在禁渔期间悠闲了。正在补网的朝阳村渔民邱凡嫌说,他们夫妻俩靠打鱼为生,每年有8个月的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在鄱阳湖从事打鱼已经有20多年了。对国家实行春季禁渔,他表示:“禁湖对我们渔民是有好处的,希望每年都要这样禁渔,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天空下着绵绵细雨,风大浪急,我们一路巡查湖面,只见浩荡鄱阳湖“船进港、网上岸”了。省农业厅负责人介绍,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由湖口入长江的水量多年平均值为1457亿立方米,超过黄、淮、海三河入海水量总和,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早在1986年,省政府就颁布了专门条例,规定每年的3月20日至6月20日为春季禁渔期。自2002年开始,我省将春季禁渔面积扩大到全湖500多万亩的范围。

按省政府规定,禁渔期内,鄱阳湖水域禁止所有捕捞作业以及其他任何形式的破坏渔业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的作业活动。禁渔了,渔民们去了哪里?都昌县和合乡渔民告诉记者,三个月的禁渔时间,正好歇下来调整休息,把船拉到岸上修理保养,补补渔网,准备充分了,开湖后才能更好地打鱼。合乡村渔民詹人民从小在鄱阳湖边长大,他说:“我在湖上打鱼20多年,亲身感受到实行禁渔后,渔业产量比以前明显增加,平均下来,仅打鱼一年就有六七万元的收入。

春季禁渔是保护鱼类产卵场所、保护鄱阳湖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省渔政局局长舒畅说。每年春季3月,都是鲫鱼、鲤鱼等鄱阳湖定居性鱼类的产卵期。实施禁渔期制度不仅有效地保护了鄱阳湖渔业种质资源,而且有效地保护了鄱阳湖水系生态环境,维持了生物多样性。同时,还可以调整渔业结构,增加渔民收入,促进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余干县瑞洪镇西岗村码头,记者看到100多条渔船停靠在码头上,渔民们在忙着晾晒和修补渔具。西岗村渔民张四友坦言:“肯定要禁,长时间的大捞大捕怎么行!以后哪里有鱼打。”他向记者举了个例子。“像去年那样的干旱天气,鄱阳湖水位极低,基本无鱼可打,很多小鱼都被捕捞上岸。如果不让鄱阳湖休养生息,今后的捕捞肯定会受更大影响。”这时,同村的渔民张定生接过话头说:“每年3月至6月从水上迁徙到陆上,我全家经营农家乐,可弥补收入减少的缺口。

鄱湖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我们相信,只要每年坚持全湖范围禁渔制度,这一全国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就能在禁渔期实现“江湖无渔船、水中无网具、市场无禁区鱼”的目标。(张兴 记者宋海峰)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