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辛纸刻画面临断代尴尬

05.12.2014  12:22

  用刻刀在硬纸上精雕细琢,再用自制的“擦笔”沾上炭精粉,然后擦涂着一个个模板,几十个模板着色连接后,硬刻板中的鱼立时栩栩如生,似乎正在纸上游动。

  沉浸于创作中的纸刻画专利发明人刘树林79岁了,看似心无旁骛,可他心中的苦恼却一日甚是一日:纸刻画正面临颜料停产、乏人继承的尴尬境地。

  ■拜师民间艺人

  刘树林家住南昌市新溪桥,出生于湖南的一个小山村,少年时期的经历几乎决定了他的艺术生涯。

  老先生回忆,上个世纪40年代中期,他所生活的小山村有一名擅长用炭精创作肖像画的民间艺人。刘树林对绘画极为着迷,一有空暇就往艺人家中跑,看艺人作画。刘树林的执著感动了艺人,艺人赠送了几支毛笔给他,并时常对他作画进行指点。

  1962年,刘树林从南京航空学院导弹专业毕业,踌躇满志,一心想要为国家的航空航天和国防事业作贡献。不料因种种原因,他被分配到南昌飞机制造厂,成了一名普普通通的电焊工人。

  那时,刘树林才31岁,每日在生产线上从事着简单机械的工作,苦闷而又彷徨。但是看到身边的同学与他处境几乎相同,刘树林也渐渐坦然接受了这一切。

  工作之余,刘树林便躲在自己的住处偷偷作画,两耳不闻窗外事。

  ■多年研习终成专利

  在大多数人的脑海中,纸刻画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几乎就是空白。实际上,纸刻画前身便是旧式年画。清末民国初年,民间有大量以中国传统工笔淡彩或重彩为艺术表现的“历画”样式,这些历画俗称为月份牌,多为传统山水、仕女人物、戏曲故事等中国传统题材。月份牌配有月历节气,既可装饰欣赏,又可查阅日期节气,每逢春节便大量制作流传。

  从1967年开始,刘树林开始慢慢摸索月份牌的制作工艺,经过近40年的研习探究,2005年,老先生在月份牌的基础上融合自己的艺术创新,创作出了一种新画法,他自己取名为“纸刻画”。

  说起纸刻画的产生灵感,老先生更是滔滔不绝:原来纸刻画诞生于一次牡丹图的绘画过程中。由于牡丹花瓣细碎,纹理众多,下笔前需要脑海中有其全貌,老先生看着硬纸板上的牡丹图,一筹莫展。由于多年创作版画以及月份牌的经历,老先生灵光突现,先用刻刀细细雕刻出所要画的大致轮廓,然后再在刻刀刻出的部分,撒上粉质颜料,最后再用胶水将其凝固,成型后作品便成画。

  此后,老先生多次将炭粉画、水粉画融合,用刻刀制作出画中事物的模板,经过多年摸索后,老先生的绘画作品由简单的肖像纸刻画拓展到花卉、静物、风景等。经过多次试验以后,纸刻画最终成型。2005年11月,老先生这门自创的艺术形式获得了国家专利。

  ■颜料难寻 后继乏人

  虽然纸刻画已成为国家专利,但刘树林依旧为创作材料和艺术传承所困扰。

  纸刻画的创作材料之一便是专用碳精粉颜料。目前,老先生家中收藏的所剩无几的碳精粉颜料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遗存的。这种颜料早已停产。后来老先生曾多次托朋友联系全国的颜料生产厂商,但得到的回复是,懂得制作这一种颜料的老师傅不是早已过世就是手艺已经失传,无法恢复生产。

  创作材料无法解决,老先生只能寻找替代品。“做布料染印的颜料其实呈现效果和碳精粉颜料类似,因为这种染料也是颗粒状的。”虽然如此,老先生还是在不断摸索颜料制作这一问题。

  此外,艺术传承也是老先生较为头疼的一个问题。“必须安于清贫。”刘树林一生的积蓄都用在纸刻画的研究和绘画公益事业上了,在经济上没有实力很好地把纸刻画传承下去。

  刘树林共有两位徒弟,大徒弟已经30余岁,目前正在经商,已有许久没碰纸刻画。小徒弟陈雅荣大学刚刚毕业,目前在一家美术培训中心工作。

  陈雅荣介绍,单纯靠绘画难以生存,她跟随老先生学习全凭自己的兴趣,常人难以坚持。此外学习纸刻画更需要较深的美术功底,这一门槛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为了传承纸刻画,2009年,在南大附中的大力支持下,刘树林在南大附中建立了一个专门展示民间艺术的展厅,希望全省民间艺术家都能将自己的作品向社会推广,同时,也能让更多的民间艺术作品得到社会的认同。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介绍,多数民间技艺学习费时费力且收入微薄,年轻人很难投入热情。许多民俗文化正在慢慢地消逝,传统的民间艺术正面临着“断代”之痛。

  鉴于民间艺术传承的尴尬现状,相关部门需要通过大众媒介让人们了解民间艺术,从而真正喜欢上民间艺术。如果真正将民间艺术推向市场,它是具备竞争力的。此外,政府要结合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努力打造本地的民间文化品牌,让民间艺术与文化产业相结合。

  江西日报记者 杜金存 实习生 吴俊宇 文/图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