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美德与中秋同行 南昌市民“清新”过节

07.09.2014  10:58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即将到来,整座城市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氛围。记者了解到,今年中秋节,不少市民都打算在节日期间探望亲友、家庭聚餐、户外休闲.......这些自然、节俭但不失优雅的方式,的确是“花费不多,幸福不少”。看来,今年的中秋,南昌要走“清新”路线。

盒子不如“里子” 散装月饼走俏

我要8个黄莲蓉的,4个豆沙的,葱油酥饼也要一斤。”在象山路附近,一家无名号的饼店里,老板陈小妹正飞速地在本子上记下顾客的需求和电话号码。陈小妹告诉记者,今年的中秋节很忙碌。

比往年买散装月饼的人多,现在每天做月饼都要多花好几个小时。”陈小妹说,临近中秋的这些天,她都会提前半小时开店,接受顾客的预订。“要控制数量,要不根本做不完。”陈小妹说,几乎在早上10点之前,她就会把预订“截断”。“除了预订的,现卖的也都不会剩。”陈小妹说,小店里只是用很普通的包装纸包裹月饼,有的还是直接用塑料袋装着称。“没那么高档,就是口味还受大家喜欢。”回忆起以往的中秋节,陈小妹明显感觉到人们的消费观念在不断转变,从最初的传统老月饼,到高端上档次的月饼礼盒,再到如今散装月饼的回归,“其实月饼并没什么改变,只是买月饼的人把眼光从盒子转移到了‘里子’上。”陈小妹笑道。

家住省图南路的李桂芬也在市场上买了三斤枣泥和两斤豆沙的月饼。“现场尝了尝味道还不错,热乎乎的挺新鲜,可惜没有咸蛋黄的了。”李桂芬说,别看是散装月饼,排队都花了近一个小时。“散装月饼既实惠又能吃到记忆里的‘中秋的味道’。”.同样买了散装月饼的王乐乐则说,“以前认为贵的就是好的,可给父母买的礼盒月饼,老人吃得很少,却对散装月饼赞不绝口。

简装月饼受到普通市民的追捧,更获得不少品牌月饼的青睐。记者在华润万家、大众商场等超市发现,月饼区内,简易包装的月饼几乎占主流,各种口味的“试吃”让消费者能更好地选择,因此,散装月饼区内,顾客川流不息。相反,在高档包装月饼的专柜旁,却鲜有人光顾。记者粗略地算了算,一个小时内,买走高档包装月饼的人数仅两三人,其中有两人买的还是百元以内的“偏高档”。

网购月饼模具 DIY受白领热捧

豪华月饼不多见,中秋刮起节俭风。不仅仅价格有所下降,今年中秋节,不少白领都爱上了DIY自制月饼和各种个性月饼,价格都不贵。

党报在召唤,看‘人民日报’大V都在官博上教起了在家做月饼,必须要赶个时髦。”南昌网友“喵小喵”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晒出了自己从诞生自制月饼的想法,到网购月饼模具,到最终做出冰皮月饼的全过程,最后还发消息要送给大家品尝,乐此不疲。

在南昌市体校做行政工作的黄女士最近在淘宝上购买了月饼的模具,准备来个月饼DIY。“在我的带领下,很多朋友都买了。”黄女士表示,购买时,网店会将月饼制作和模具使用方法的视频和图片详细附上,非常容易学,“可以自制流行的冰皮月饼,价格要比外面买的便宜得多,而且这个模具还可以重复使用,经济又环保。

记者在淘宝网、京东商城等电商平台看到,月饼模具的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全套工具少有超过30元的。淘宝网上最火的一款模具一个月之内已经卖了近2万件。

网上的月饼除了传统的品牌和口味外,一些厂商还推陈出新。继元祖推出冰皮月饼后,记者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看到,哈根达斯也推出了冰淇淋月饼,此外,茶食月饼、巧克力月饼、卡通月饼等特色月饼也很受追捧。

家宴遇冷落 婚宴抢风头

中秋快到了,依照以往,市民们都要开始张罗中秋家宴了。然而记者调查发现,高档酒店对中秋家宴的期望值并不高,而对婚宴的热情却十分高涨。受节俭风的影响,高档酒店也纷纷放低身价,以降低餐费标准、允许自带酒水、拓宽服务渠道等手段占领市场。

以前这个时候就要开始为中秋宴忙活了,因为需求量太大,肘子、大闸蟹等大件都得提前预订。但是,今年中秋,预订量大不如前,单桌消费额更是急转直下。”昨日,某酒店负责人介绍,中秋家宴的预订情况不容乐观,目前预订电话很少。该负责人坦言,酒店就指着酒水和海鲜赚钱。例如,便宜的鲍鱼进价不足6元一只,酒店怎么也得卖到20元,而且每桌至少10只,光这道菜利润就近150元。而且以前白酒基本都是价格翻倍卖,饮料、果汁的利润更大。但现在,酒水都可以自带了,基本捞不到什么“油水”。事实上, 南昌家宴的标准也大幅降低,高档酒店迫于生计不得不做起百姓生意,不仅降低准入门槛,菜品质量也从“华而不实”转向“经济实惠”。

家宴的“惨淡”让不少餐饮企业都加入了婚宴大潮中。市民小张打算中秋节当天和家人一起去某酒店吃饭,但一番咨询过后,被告知该酒店在中秋当天中午有婚宴包席,没有位置。原来,中秋节正值9月黄金月,结婚新人特别多,很多中高端酒店都被“包场”了。

记者发现,各大酒店9、10月份的婚宴预订非常火爆,一些“好日子”,部分酒店甚至同时接待两三拨。某酒店负责人表示,“现在,9月份的酒席早就被订空了,虽然现在原材料涨价会有一定影响,但还是乐于办婚宴,赚钱的同时也是宣传了。”同时,一些酒店也开始主动拓展婚庆业务,尽可能争取更多的客源。

过节不剩饭 重点是团圆

不铺张、不浪费、简单做、不剩饭……这几天,熊春芳一直在唠叨这几句话。“每年孩子们回来,一大桌吃不完,我们老两口连着吃一星期的剩菜都还要倒掉。”熊春芳说,今年,儿女都早早地打电话说要回来过节,叫他们千万不要做太多的菜。

买了十块月饼,散称的,一人定量一个。”熊春芳说,不是她抠门,而是每年回来大家都不爱吃月饼,多了都浪费了。“我家老头说十块都多了。”熊春芳笑道,今年中秋节她就打算做几盘饺子,炖一只鸡,烧一条鱼,另外炒点蔬菜。“重点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的,不在乎菜多菜少。”熊春芳说,虽然今年中秋准备的菜不多,但家里收拾得很温馨,过节的氛围一丝也没有减少。

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总是想在节日的时候好好庆祝一下。”以前,熊春芳家的中秋团圆饭可不是现在这样简单。65岁的熊春芳和许多老年人一样,虽然平时不是浪费的人,但是也想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做一顿丰盛的饭菜。中秋节时,不是大做特做螃蟹、海参、鲍鱼等,就是一家人一起下馆子,点上一桌子的菜,剩下的也没想过打包。

现在提倡节俭,连读二年级的小孙子都跟我说,‘老师说了干什么都要节俭’。”熊春芳说,自己也每天看电视看报,知道现在节俭才是“时尚”。“日子越来越好,老辈人的传统不能丢,过节也是一样。”和熊春芳一样,邻居老高一家六口人的团圆饭也不打算在外面吃了,都在家里自己做。因为家人都不太爱吃甜食,老高只买了四块月饼,以免浪费。“到时候孩子们都回来了,大家其乐融融赏月聊天,分月饼吃,想想都温馨。”老高说,这样的过节方式,他希望能一直保持下去。

记者手记:让节俭美德与中秋同行

随着中秋佳节的临近,大街小巷的商店里各种节日促销的活动此起彼伏,商场更是被装扮的喜气洋洋,琳琅满目的月饼和礼品被精致地包装着,提醒市民记得佳节即将来临。想来,的确很有中秋气氛。

中秋其实是一个阖家团圆、喜庆丰收的传统节日。它本该是一家人齐聚家中,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的日子。只是不知道从何时起,中秋在不少人眼里成为了一个连休三天的小长假、一个联络人情的关系日。一盒盒包装精美的月饼、礼盒或是其他礼物从一家被送到另一家,从这只手传递到了那只手。抑或是节日,大家围坐在酒店的餐桌旁品尝着一大桌菜肴,直至时间差不多时留下大部分食物起身离去。而那些家中的月饼则在佳节过后便无人问津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小长假过后,在节日的冲击下,人们脸上一副倦容,钱包也有些缩水。

有人也许会说,现在生活水平高了,节日里犒劳下自己怎么就不行了?可在记者看来,节俭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节约不应该是口号,更应该根植于内心。中秋这样的传统节日,不应该沦落为“月饼节”。过中秋也不能是借着“开心”为由头,铺张浪费。这无疑是我们对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与节俭美德的丢失。

人们常说,现在过节没有以前的“味道”了,其实在记者看来,这股“味道”就是被商业文化和人情文化侵蚀掉了。为了能找回节日本来的面貌,我们应该以自觉的行动来抵制这种侵蚀,以节俭、健康的观念过好传统佳节,将传统的中秋文化加以弘扬和传承,让我们的节俭美德与其同行。(记者 吴浣)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