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铁画:铁为肌骨画为魂 

11.10.2014  14:43

   (1)9月18日,在安徽省芜湖市储式铁画厂,储金霞在工作室里工作。

   芜湖铁画始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约350年的历史。铁画以铁为原料,经红炉冶炼后再经堑、锉、锻、整形等工序制成,既具备国画的基本特征,又有雕塑的美感,尤其讲究意蕴。2006年,芜湖铁画跻身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储金霞的父亲储炎庆是铁画的一大宗师,留下了厚重的历史作品,其1959年至1960年打造的《迎客松》至今仍被悬挂于北京人民大会堂的贵宾接待厅。与此同时,储炎庆还打破了铁画工艺不传外姓的陋习,培养了一批铁画传承人才。2007年,储金霞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同年又成为首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2009年,她的代表作铁画巨幅书法《中华颂》被陈列在人民大会堂中央金色大厅。

   如今,面临市场的萧条与新时期工艺品的层出不穷,铁画的传承与发展也遭遇冷淡。在政府的支持下,储式铁画开始与大专院校接轨,一方面为铁画储蓄后备人才,另一方面借助院校的科研和师资力量,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融合,打造出新的产品。朱唯希 摄

【1】 【2】 【3】 【4】 【5】 【6】 【7】 【8】 【9】 【10】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