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夫人才貌双全得幸于后蜀主 亡国后被掳入宋

26.09.2014  18:49

  本文原题为《陆游在成都写下“位卑未敢忘忧国”》

  本报推出“千古绝句从成都走进中国诗歌殿堂”系列报道以来,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读者们从“千古绝句”中感受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蕴,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今日,诗歌专家将向读者解读花蕊夫人的“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和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三句经典诗句。

  蔡寅坤用大写意

  描绘放翁诗中梅花

  成都著名花鸟画家蔡寅坤以豪放的大写意绘画被人们熟悉。此次他专程以陆放翁的名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中的诗意,创作大写意梅花作品。画中梅花交错盛开,傲立于枝头。色彩艳丽而不失诗歌意境。他告诉记者,同一首诗歌每个人的理解方式都不一样,诗意画就是画家表达诗歌意境的方式。他在画面中粗狂的梅花枝头点缀暗红梅花,粗中有细,柔中带刚。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该诗句出自花蕊夫人的《述国亡诗》,其创作时间不详。全诗如下: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花蕊夫人因才貌双全,得幸于后蜀主孟昶,拜贵妃,别号花蕊夫人。她曾仿王建作宫词百首,为时人称许。孟蜀亡国后,她被掳入宋。宋太祖久闻其诗名,召她陈诗。她就诵了这首“述亡国之由”的诗。诗泼辣而不失委婉,不亢不卑,从题材到风格,都与作者所擅长的“宫词”大不相同,当时就获得宋太祖的赞赏。全诗有前三句委婉含蓄作铺垫,最后一句骂得痛快淋漓,非一味发怒、缺乏情韵之作可比。

  花蕊夫人的该诗是根据王承旨的“蜀朝昏主出降时,衔璧牵羊倒系旗。二十万人齐拱手,更无一个是男儿”改编而来。特别是改用第一人称“”的口气来写,比原作多一重意味,顿添神采。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十四万人”没有一个死国的志士,没有一星半点丈夫气概。文中虽带夸张,却有力写出了一个女子的羞愤:可耻在于不战而亡。该句写得激情澎湃,表现出亡国的沉痛和对误国者的痛切之情,表现出一个活泼泼有性格的女性形象。

  位卑未敢忘忧国

  该千古绝句出自陆游的《病起书怀》,创作于1176年。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51岁的陆游遭人陷害被罢官,郁郁寡欢病了二十多天。病愈之后仍为国担忧的他为了表达想要效法诸葛亮北伐统一中国的决心,挥笔泼墨,写下了这首名垂千古之作。他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岁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但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

  “位卑未敢忘忧国”,诗人写下自己的忧国心智。勉励自己,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记忧国忧民的责任,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这句话成了后世许多忧国忧民的寒素之士用以自警自励的名言。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这名句出自陆游的《梅花绝句》,创作于1202年。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陆游爱梅,他一生创作了不少咏梅的诗作。这一首诗作是《梅花绝句》六首中有名的一篇。陆游回忆起当年在成都策马成都西郊,被郊外遍植的梅花深深陶醉的情景,有感而发。“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写此诗时作者已78岁高龄,闲居在故乡山阴。这一句表达了对成都的眷恋与思念。他以夸张的手法,让自己再次回忆起成都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