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强:“苍蝇少于3只”的标准有何不可

19.03.2014  09:54

  近日,株洲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印发《株洲市城区环境卫生作业规范和质量标准》。《标准》明文提出每座垃圾中转站苍蝇必须少于3只,堪称史上最严城区环境卫生作业标准。(3月18日长沙晚报)

  “垃圾中转站苍蝇必须少于3只”的作业标准,乍一听近乎有些雷人,在网上也引来不少类似“苍蝇以后要排队吃饭了,垃圾站每次只接待三位”的揶揄之词。更有人扒出北京市曾出台的“公厕内苍蝇不能超过2只”与之对比,指出这样的标准根本难以有效执行。

  笔者也觉得“苍蝇少于3只”的标准无疑将加大环卫工作的难度,但就其结果来说,这样的标准也未尝不可,至少是环境卫生需要努力的方向。

  试想一下,垃圾中转站里的苍蝇少于3只,这样的环境肯定需要非常洁净,环卫工人想必也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或许在许多人的固有印象里,垃圾中转站应该是恶臭熏天、蚊蝇满天飞,介于此,才会去揶揄“苍蝇少于3只”的不切实际。不过,这样的揶揄,更像是不了解现实情况的枉下结论。

  我国的城市垃圾处理起步很晚,上世纪80年代以前,垃圾都是露天堆放,这样的方式容易滋生蚊蝇,生活垃圾因发酵腐烂产生的气味非常难闻,垃圾站也成为“脏乱臭”的代名词。但在90年代后,随着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至2010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已经达到了71.3%,生活垃圾基本做到了日产日清。

  在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上,垃圾中转站在许多城市已经淘汰传统的敞开式中转站,改为了安装有除臭设备和垃圾压缩机的新型中转站。在中转站里,垃圾被收集和压缩,脏水排入地下管网,整个垃圾中转站基本闻不到什么异味,也很少见到飞舞的苍蝇。相信,随着我国垃圾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垃圾处理设备的不断改进,垃圾中转站会变得越来越洁净,“苍蝇少于3只”的目标并非不切实际。

  “苍蝇少于3只”的标准,在执行上如何监督也存在困难,总不能让检查人员天天到垃圾中转站数苍蝇吧,而且不分冬夏气候的影响一律3只也欠缺考虑。不过,作为旁观者,与其对这样的规定指指点点,倒不如为实现“苍蝇少于3只”的目标贡献一份力量。

  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方式基本为混合收集,虽然2002年起政府提倡分类收集,但垃圾分类收集目前只占16%,原因有推广和宣传力度不足,但更多还是人们对垃圾分类的意识和响应不足。对此,我们是不是应该做得更好?

  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里,哪怕是一只苍蝇都不愿意看到,何况是三只。城市环境卫生不只是环卫部门的事,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从自身做起,同心协力,垃圾中转站“苍蝇少于3只”的标准,既不雷人,也非不可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