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绝招”

15.10.2015  17:14

  当你的老婆孩子哭哭啼啼、泪流满面时,你能让他们转悲为喜、破涕为笑么?苏东坡有一“绝招”,轻轻松松地就达到了这一效果。

  北宋的第三个皇帝——真宗赵恒为粉饰太平,东封泰山,西祀汾阴,大搞迷信活动。那一年,他在泰山“封禅”之后,还嫌文武百官们的歌功颂德不过瘾,要寻访那些隐逸之士,让他们也为自己唱些赞歌,听说河南杞县有个叫杨朴的处士,诗写得不错,就将他请进了汴京城。哪知杨仆见了真宗后,却声称不会写诗,不肯替皇帝贴福字。真宗失望之余,又问:“爱卿临出发时,有没有谁送诗给你呀?”他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你杨仆要往京城拜见皇帝,这是天大的荣兴哟,你的那些亲朋好友们,怎会不赠诗赞美几句呢?哪知杨朴答道:“臣的妻子倒是作了一首诗。”真宗忙问内容,杨仆吟道:

  “更休落魄耽杯酒,

  再莫猖狂爱作诗。

  今日捉将官里去,

  这回断送老头皮。”

  真宗一听哈哈大笑,当即就让杨仆返回了家乡。其实,倘若细细推敲,那首诗究竟是杨妻作的,还是杨仆代拟的,难说得很呢,但至少有一点:杨朴说不会写诗是托词——“猖狂爱作诗”的人,只是喜欢讥评嘲讽、不愿歌功颂德罢了。宋真宗毕竟不是个暴君,虽然失望、不高兴,却不再强人所难,更没有发怒,只将他打发而去。

  若干年后,苏轼途经洛阳时,一个老朋友给他讲了这个故事,后来,苏轼便将其载入《东坡志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出任湖州太守,有人弹劾他所作诗文“言涉讪谤”,宋神宗赵顼便传旨将他逮进京城问罪,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当妻子王闰之、长子苏迈等送苏轼离家时,都因悲伤而哭泣不止。苏轼起初默默无言,过了一会儿,突然回过头来问王闰之:“你难道就不能像杨处士的妻子那样,也作一首诗,赠送给我么?”显然,杨朴的故事,苏轼早已向妻儿们说过了。王闰之等万没想到苏轼此刻还有心情说出这样的“笑话”,也都“不觉失笑”(《东坡志林》卷六)。于是苏轼挥挥手,从容离家而去。其实他心中有数:讪谤朝廷,“罪行”是相当严重的。朝廷的使者刚到时,苏轼以为“必是赐死”,甚至还请求与家人诀别呢。后来在押送途中,为了不连累亲朋好友,也一度想投水自尽。谢天谢地,幸亏苏轼是生活在宋朝,押到京城后,只是关了几个月,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到黄州之后,他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于是,后人才看到那著名的前、后《赤壁赋》,才有幸欣赏豪放绝伦的《念奴娇·大江东去》。倘若他出生于文网严密的明、清两朝,不但本人万难侥幸,妻儿等也休想活命。君不见,那“康乾盛世”之中,只因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作者徐某就被满门抄斩!

  由此看来,旷世奇才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诗词文章、丹青笔墨,他那豁达开朗的精神,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不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