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烈士之子来昌寻恩人 鄱阳湖边感谢江西人民

25.03.2016  09:44
苏军烈士之子来昌寻恩人 鄱阳湖边感谢江西人民 - 上饶之窗
苏军烈士之子来昌寻恩人 鄱阳湖边感谢江西人民 - 上饶之窗
苏军烈士之子来昌寻恩人 鄱阳湖边感谢江西人民 - 上饶之窗
来源: www.srzc.com

  3月24日,84岁的奥巴索夫·叶甫盖尼·康斯坦丁洛维奇(中俄友好协会副主席)(以下简称叶甫盖尼)一路风尘赶到南昌,与弋阳籍的七旬老太张慰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谢谢你的父亲在78年前对苏联空军志愿者的照顾,我们俄罗斯民族会永远铭记这段历史。中俄友谊万古长青。”经过多时交谈,叶普盖尼确定他父亲的遗体并非在弋阳入土为安。

  经过本报及央视、长江日报一天的寻找,叶甫盖尼还是未能找到捞起他父亲遗体的恩人后代。“已经够麻烦你们了,如果有机会,我还要来鄱阳湖找找。”碧波千里的鄱湖水,让叶甫盖尼内心满满感动。

  叶甫盖尼和张慰群手紧紧握在一起。

  公开见报的文章讲述营救苏联空军志愿者

  张慰群的家书中记录了当年父亲营救苏联空军志愿者经过。

  相见:苏军烈士之子昨日来昌寻恩人

  得知叶甫盖尼要来江西,家住省城阳明东路的七旬老太张慰群很是兴奋。因为在她心里,苏联空军志愿队承载着太多的父辈记忆。“我一直盼着这位重情重义的国际友人到来。我想亲口对他说声谢谢,感谢他父亲当年为了中华民族血洒长空。”

  昨日一大早,张慰群便在家里忙开了,不仅请人将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还担心招待不周,还特意打电话让儿子订酒店包厢,希望让远道而来的客人感受江西人民的古道热肠。

  上午11时30分,在记者一行的带领下,叶甫盖尼走进了张慰群家。从未谋面的两位老人,双手却紧紧地握在一起,因为他们的父辈有着同样的经历——为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抗击倭寇。

  感动:老人用中文说“谢谢”表达感激

  尽管听不懂对方的语言,但叶甫盖尼和张慰群眼中,写满感动。

  张慰群说,1938年8月3日,一架飞机在弋阳县城北门失事。当时,设于县城第一小学的抗日宣传团团员发现了情况,得知坠毁的是来华支援抗战的苏联飞机,机上有3名飞行员成功跳伞,落在花亭寺附近,被群众救起并安排在火车站休息。时任弋阳县国民政府县长的张抡元( 张慰群之父)获悉消息后,指派人员妥善安排苏联飞行员的生活起居。

  第二天,弋阳县政府派人协助苏联飞行员到飞机坠落处清理,3名飞行员收拾飞机上有用物品和武器,并向死去的战友遗体告别。

  据弋阳县文史办陈家鹦介绍,苏联勇士的灵柩出殡和安葬,均由县政府委托县城区长,按当地民间习俗主持进行。出殡时举行路祭,宣传团把由吕骥谱曲、为鲁迅追悼会所作的哀歌,改换歌词后沿街高唱,用悲壮的歌声哀悼为支援中国抗战而喋血长空的友邦英灵。

  这段历史虽然已过去了78年,但听到张慰群的讲述,叶甫盖尼的双眼仍然情不自禁地湿润起来,双手频频抱拳致谢,连用三句夹生的中文说“谢谢”。

  遗憾:暂未找到打捞其父遗体的渔民后代

  “我父亲是沿赣江直至鄱阳湖追逐敌机,在战机受损后跳伞不幸被击中身亡。第三天,一位渔民在鄱阳湖捞到了他的遗体。”叶甫盖尼说,照这样分析,他父亲并非在弋阳牺牲,也不是弋阳军民处理的后事。

  查遍了档案馆、文史县志,遗憾的是,始终未找到叶甫盖尼父亲牺牲的相关资料。不过,叶甫盖尼坚持去鄱阳湖边看看。

  昨日下午,记者陪同叶甫盖尼来到鄱阳湖边。茫茫的鄱湖水,让叶甫盖尼深有感触,“如果有机会,我还要回来找找。”叶甫盖尼说,他这一辈子都无法忘记鄱阳湖。

  因行程较紧,叶甫盖尼当天还要赶往武汉。临行前,他一再委托本报,再帮他找找当年的渔民恩人后代。

  为了却叶普盖尼有生之年的最大心愿,本报继续与湖北长江日报联手,这场跨越时空的寻访,期待每位市民的参与。

  如果你和家人对苏军英雄和那段历史存有些许记忆,或留存相关历史物件,尤其是了解或知悉那位渔民的信息,请与我们联系。本报热线为:13979184115;长江日报热线为:027-59222222。同时也可@江南都市报或长江日报的官方微博。

文/江南都市报记者欧阳兴 实习生幸幸 图/江南都市报记者徐国亮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