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政策红利加速台企“北移西进”步伐

23.05.2014  11:52

出于能耗、用工等因素的考量,台资企业从东南沿海向内陆迁徙的步伐从未停歇;与此同时,运输成本的上升和配套设施的落后,又常常让台企犹疑踯躅。在江西赣州,难题开始迎刃而解。有趣的是,吸引台湾厂商加速落户的优惠政策,缘起于这里“红色革命根据地”的特殊身份。

曾诞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的赣南是中共早期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瑞金、宁都、兴国……一串“红灿灿”的县域地名组成了如今的地级市赣州。和众多革命老区相似,赣州的经济不算发达,在吸引外资方面更无所长。直到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招商引资扭转了局面。

两年来,随着《若干意见》逐步落实,赣州开始成为台资企业主动问津的“香饽饽”。其中变化,赣州市台办副主任王晶洋看在眼里。

王晶洋说,差不多十年前,赣州就试图“游说”在珠三角和闽南投资的台湾厂商“北移西进”,尽管存在明显的人工成本和水电价格优势,始终无法得偿所愿。后来,又想通过赣州独有的钨和稀土矿资源,重点推介能源深加工招商项目,依然收效甚微。

其实台商想的很简单,就是做成本加减法。”大田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陈汉璋说,大家都在计算这边人工、水电、用地省下来的钱,那边运输要加回去,再看看远不如深圳、厦门配套成熟的产业园区,“总觉得还是不大划算”。

王晶洋认为,正是《若干意见》将这份“不太划算”的犹疑化解于无形。《若干意见》提出“原中央苏区特别是赣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特殊困难和问题,应给予特别的政策支持”。其中,“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意味着企业所得税减按15%缴纳,对于“两税合并”后执行25%税率的台资企业来说是重大红利。

若干意见》还提出:建设赣州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商贸中心、支持赣州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鼓励境内外金融机构在赣州设立经营性分支机构……“这些都是台资企业最感兴趣的内容。”王晶洋说。明显的变化出现在2013年“赣台会”,共签约75个项目,合同资金39.4亿美元,同比增长42.34%。

摆在眼前的政策红利也让抢先落户的大田顿觉“赚到了”。2013年7月,大田赣州工厂正式投产,主产高尔夫球杆的球头,规划首期年产360万支。陈汉璋说,这家工厂规划第二期年产600万支,并计划增加与杆身、握把的组装项目,以及代客户设立销售网点开拓大陆内销市场。“高尔夫球杆生产的事业重心,会慢慢从深圳移来赣州。

“《若干意见》出台前,赣州打‘客家’牌吸引台资,没想到‘红色’牌发挥的效果更大。”王晶洋说,眼下准备申请成立“赣台经贸文化试验区”,帮助台湾厂商将政策红利用尽用足,“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大起色。”(记者 赵博 程迪)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