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苏区文化传承创新铸就红色文化发展脊梁

23.11.2014  13:22

在那个波澜壮阔、激荡起伏的年代,无数先辈以其崇高的个人品质,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构建了内涵丰富的红色文化。赣南地区因其在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缔造了影响深远的赣南红色文化。在红色文化蓬勃发展的今天,《若干意见》提出要把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建设成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推进赣南红色文化传承创新,是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与赣南苏区文化历史相呼应,在苏区全面振兴发展的过程中,铸就红色文化发展脊梁。

因地制宜,以赣南红色基因为基点

赣州是原中央苏区的核心和主体,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中央苏区文化。中央苏区文化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井冈山、长征、延安等红色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革命文化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中央苏区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瑞金中华苏维埃旧址群、兴国革命旧址群等众多遗迹遗址,还包括苏区时期创建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以及苏区时期的理想、信念、精神、信仰等精神层面的成果。推进赣南红色文化发展,必须聚焦于赣南红色文化特色,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传承创新中构筑自身的优势。

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管理。一是编制赣南红色文化遗址目录,对赣南众多红色文化遗址进行保护规划,对革命遗址、革命纪念措施进行系统而全面的修缮和维护;二是实施苏区文物史料抢救性保护工程,组织专家学者对红色典籍、档案、文献、故事、歌谣、戏剧、标语、漫画,以及各类影像资料进行抢救性搜集、整理。

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力度。一是完善中央苏区文化研究体系,加大对苏区文化研究的投入力度,推动苏区文化研究不断向前迈进;二是建立赣南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制度,优化红色文化资源配置,促进文化要素集约流动和提高资源的集中度、转化率和增值量,实现效益最大化。

以一持万,以弘扬苏区精神为主线

苏区精神是党在领导创建、发展和保卫苏区革命实践中培育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它是井冈山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长征精神的直接源泉,在党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是赣南红色文化的核心。

当下,苏区精神正为振兴发展提供新的精神动力。实现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需要继续保持革命战争年代的信念和热情,更加自觉地发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更加牢固树立一心为民、清正廉洁的宗旨,更加增强无私奉献、争创一流的精神,这些都离不开苏区精神的支持。

坚持以苏区精神为主线,将赣州打造成苏区精神研究中心。进一步把苏区精神推向深入,发挥苏区精神在各项事业中的作用;进一步拓展苏区精神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以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弘扬苏区精神,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提供更大的精神支持。

坚持以苏区精神为主线,将赣州打造成苏区精神示范基地。在振兴发展这个新时期的“战场”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苏区精神,勇于克难攻坚,争创一流业绩;善于担责任事,坚持务实重行,用脚踏实地的行动和实实在在的业绩,打造新时期苏区干部好作风。

齐心聚力,以激发创造活力为抓手

推进赣南苏区文化传承创新,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要按照“政府经营环境,企业经营市场,民众经营文化”的原则,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共同投身到推进赣南红色文化大发展的浪潮中去。

应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站在全局高度,统筹规划,推动红色文化发展。一方面制定既符合本地实际、又有重点突破的区域文化经济政策,加强区域合作规划,促进区域协作和交流;另一方面加快红色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努力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推动文化产业成长为支柱性产业。

应发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导作用,要敢于创新,勇于开拓。《若干意见》对赣南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定位,为赣南红色文化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红色文化企业要充分抓住这一重大机遇,改革经营模式,创新发展方式,丰富文化类型,打造红色品牌,把赣州的红色文化市场做大做强。

应发挥群众在发展红色文化中的主体作用,激发人民的创造活力。红色文化是人民的文化,人民是红色文化的创造者,赣南红色文化的发展离不开929万赣州人民的支持和参与,要唤醒群众的主体意识,激发人民的主人翁精神,群策群力,为实现赣南红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努力。

红色文化是赣州最具比较优势的文化资源,必须坚定不移发展苏区文化,推进苏区文化传承创新,促成赣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赣南苏区跨越式发展,为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添砖加瓦。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