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集聚先发优势 引领创新发展

26.01.2016  22:03

  走在创新前沿的苏州,是创新创业的“热土”,也是知识产权服务的“高地”。去年11月,2015年度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工作交流会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甘绍宁强调,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是国家服务业整体部署中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实践创新驱动发展的有力支撑。开展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工作,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就是要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利用产业集中区域知识产权服务需求旺盛的特点,加快服务业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区域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苏州高新区通过3年建设发展,汇聚了知识产权服务资源,打造形成了知识产权专业服务高地,有效支撑了企业创新创造和产业发展升级。截至2015年11月,苏州高新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0.6件,比苏州市平均水平高出24.3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和增长速度均远高于其他区域平均水平。

  先行先试 搭建桥梁纽带

  “江苏江科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下称江苏江科)是于2013年底在集聚区新成立的知识产权运营公司,而让我们感到欣喜的是,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已经成功促使台湾地区发明人的LED球泡灯项目和中国科技大学及香港城市大学双博士的视觉检测系统项目在高新区落户,并对这两个项目进行了投资入股。”苏州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施卫兵表示,依托于集聚区和江苏审查协作中心,在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和苏州市知识产权局的相关政策带动下,集聚区内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以江苏江科为代表的一批服务机构,整合知识产权代理、资产评估、专利保险和专利信息服务等诸多资源优势,形成战略合作,共同为专利技术的商业化、产业化服务。

  在施卫兵看来,全面、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是集聚区充分发挥集聚效应、长期良性发展的基本保障。作为首批集聚区,在3年的建设过程中,苏州高新区积极进行先行先试,整体筹划,通过自我完善、合作建设等方式使集聚区公共服务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苏州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务机构陆续成立或进驻,极大地满足了进驻服务机构的各种需求。

  据介绍,截至目前,苏州高新区已经吸纳60余家服务机构入驻,服务机构员工总数超过1800人,服务机构数量占苏州全市近40%,服务机构员工数量及服务机构营业额占全市比例均超过70%;引进服务机构囊括了专利、商标、版权等各个方面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已经基本形成了包括审查、代理、培训、法律、商用化服务等较为全面的知识产权服务产业链,并且逐步实现了国内外知识产权服务的全覆盖,为集聚区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搭建了桥梁。

  厚积薄发 迈向高端升级

  “作为首批集聚区,苏州高新区已经在知识产权服务业产业化、国际化经营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江苏省是对外贸易大省,面对国际国内市场发展的强烈需求,苏州高新区更要向知识产权高端服务业转变,打造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升级版’。”据施卫兵介绍,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服务环境是知识产权服务业做大做强、推动高端服务升级的重要动力。近两年来,苏州高新区研究制定并完善《苏州高新区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加强对知识产权管理、信息利用、交易、转化和法律服务方面的资助,为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据了解,苏州高新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服务联盟作用,整合集聚区知识产权服务资源,形成知识产权服务的整合和协调机制。同时针对目前知识产权服务中知识产权规划、评估、交易及专利数据分析利用等薄弱环节,引进行业内知名的服务机构进驻集聚区,打造比较全面、完善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集聚区建成之初,苏州高新区就吸引了一大批具有权威资质的服务机构入驻。其中,中都国脉(北京)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苏州一家客户拥有的20多项技术进行一揽子评估,并凭借自身拥有的知识产权以一定比例入股,“撬动”了一个先期投入达10亿元的高端产业跨国合作项目。

  苏州高新区刺绣产业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随着市场竞争的发展,为破解刺绣产业保护缺位、许可交易不畅等保护难题,苏州高新区整合知识产权服务资源,成立了苏州市版权协会镇湖分会和镇湖知识产权管理中心,专门针对苏州刺绣产业进行相关的整体规划和产业评估,同时运用行政执法和行业联盟联合维权等手段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目前,苏州高新区刺绣产业已提交发明专利申请86件,外观设计申请2000余件,版权登记500余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销售额已由2012年的10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12.8亿元,增长幅度达28%。

  甘绍宁指出:“苏州高新区要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加快谋划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要实现从立足区域、集约发展的资源配置方式向面向全球、协同创新的产业组织方式跨越,从要素集中、机构集聚的产业基地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跨越,从前期探索、自我发展向肩负起创新示范和战略引领的使命跨越。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壮大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新理念、新模式、新业态在集聚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与区域产业经济深度融合,实现物理集聚到化学‘聚变’,打造集聚区‘升级版’,树立标杆典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知识产权报 作者 李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