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之战》组织会员包场 广电总局:没有违规

26.03.2014  20:40

  上周五,中国电影市场有4部国产片同时公映,它们是《盗马记》、《白日焰火》、《英雄之战》和《警察日记》。结果,在几部电影里话题性最弱的《英雄之战》竟夺头筹,单日票房1600万元,首周末三天票房4100万元,轻松成为4部国产片中吸金力最强的一部。此时有人指出,该片片方“道和影业”其实是正规直销公司“中脉道和”的子公司,而此次票房高企靠的是“买票房”,组织会员包场。这跟“传销”何异?一番讨论最终惊动了广电总局,相关领导出面回应:这是一种有待继续研究的新型营销模式,没有违规,不算传销。

   《英雄之战》告诉你: 票房要靠“自家人

  3月21日,柏林获奖电影《白日焰火》全国排片13278场次,仅次于好莱坞大片《极品飞车》的14534场,这样的排片量级已经不输于大多数国产商业大片。但是,当日《白日焰火》报

  收1000万元,而《英雄之战》竟然达到了1600万元。

  就宣传力度而言,由陆毅和何润东主演的《英雄之战》远不及刚刚拿下柏林电影节一金一银两只熊仔的《白日焰火》。有业内人士爆料称,《英雄之战》的高票房主要来自片方组织的“会员包场赠票”活动,其实早早就预售了票房。有媒体认为,这种销售手段实际上靠的是“自家人”,脱离了观众,是“买票房”的升级版,目的同样是要在首映三天拿到高票房以赢得后面的高排片量。还有媒体则直接对这种行为冠以“票房传销”的新定义。

  在业界的一片争论声中,影片发行方银润公司老总徐林受广电总局电影局之邀,前去解释《英雄之战》的发行模式。广电总局电影局市场处处长周宝林24日向媒体表示:“这样的营销方式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的‘传销’,也不能说钻了制度的空子,算是一种全新的影片营销模式,是利用了不同销售手段达到高票房的要求,电影局方面也在对这一模式进行研究。

  而在第38届香港国际电影节首日,《英雄之战》的导演虞军豪对此事回应道:“这完全是我们的对手……‘3·21’是一个蛮特别的档期,可能会有一些情况发生。”“我们这个档期里,大家都有包场,这是圈里约定俗成的一个东西。只是大家不太说。首先应该看电影之后,为什么电影有这么多人去看?要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有人会去看。你刚说的有包场却没有人去看,完全是炒作出来的一个事情。

  虞军豪还强调:“《英雄之战》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电影?传递的是什么?我觉得现在在电影之外说的问题太多太多,大家忽略了是一个故事片一个电影。外围事件和这部电影搅和在一起了。”

   《警察日记》告诉你: 国际大奖也没用

  3月21日的电影市场诡异现象还包括:同样拿了国际电影节大奖,《白日焰火》首日票房1000万元,《警察日记》却只有90万元。二者成绩为何相差如此之远?

  2013年的东京国际电影节,王景春凭《警察日记》斩获影帝;2014年的柏林国际电影节,《白日焰火》拿下“最佳电影”金熊奖,廖凡拿下影帝银熊奖。如果一定要比较,《白日焰火》有三处领先:它比《警察日记》多一个奖;它得奖的日子更近;中国电影在欧美电影节得奖,在观众看来更“稀罕”。但是,这些并不是最关键原因。比如同是柏林金熊片的《图雅的婚事》,当年在内地也总共只拿下300万元的票房。

  据业内人士分析,《白日焰火》最聪明之处,在于它处处都在强调自己的“商业片”气质,比如桂纶镁与廖凡的阵容,比如悬疑和犯罪的剧情,比如爱情元素……相比起来,《警察日记》虽然同样是以命案为线索,却自困于“艺术片”的定位,宣传阵势也远远不如《白日焰火》。

  (李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