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茂盛:“过裸年”应成为公务员必修课

11.02.2014  13:11

  2013年,我国相继出台十几道规定约束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马年春节,有公务员吐槽:“不光年终奖、购物卡之类的不敢发,连最普通、正常的年货福利也不敢发。我们单位今年过年连一袋米面、一桶油都没发。可以说是‘过裸年’。”(中国青年网 2月8日)

  禁令之下的马年春节,显然让已习惯享受各种各样隐性福利,接受纳税人“馈赠”钱物的不少公职人员,缺少了“油水”。吃惯荤腥的嘴一旦缺少了油水,年也就过得清淡了许多,不习惯了发发牢骚,吐吐槽,可以理解,也不足为怪。

  不过,需叩问的是,公务员像老百姓一样“过裸年”有何不可?一者公务员的收入,虽比国企高收入不足,却比老百姓有余,属中等收入阶层,禁令禁掉的只是违规福利与违法收受的钱物,工资、奖金和补贴、津贴等合法收入并未降低,何况还享受着医疗,住房和养老等福利补贴;二者公务员收入来自纳税人,纳税人能过“裸年”公务员有何不可?新年面对供养自己的纳税人,更应反思为纳税人干了多少实事,能否对得起纳税人血汗钱。

  公务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追求公共利益是公务员精神的基本价值取向,这一取向要求公务员在公共领域作为“公共人”而非“经济人”存在。这是对公务员职位的最低要求,是公务员职业行为规范,贪图物质享受和追求经济利益者,就得远离公务员队伍,选择了公务员职业,就需经受住物质诱惑,摆正位置忍受清贫。因而,公职人员只有树立了“公共人”意识,像老百姓一样用自己的钱购年货过“裸年”,才能回归公务员的本色。

  值得深思的是,一些公职人员的“连根葱都没发”和“吃个苹果都得自己买”之类抱怨,听起来刺耳,品起来令人担忧。为“一根葱”得失而纠结,连“一个苹果”都舍不得自掏腰包,其吝啬度堪比守财奴葛朗台。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者服务,不仅不能奢求其秉公办事,恐怕办事老百姓还得缴纳“好处费”。可见,“过裸年”抱怨,暴露的不止是特权思想,也暴露了公务员队伍清廉度堪忧,凸显反腐倡廉的紧迫性。

  众所周知,反腐倡廉是时代要求,民众的期盼,廉洁奉公也是公务员的行为规范,那么“过裸年”理应是公务员的必修课,是必须具备的“内功”。世上没有绝对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公职人员只有常怀律己之心,常念感激之情,常思贪欲之害,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办事,将“过裸年”视为践行群众路线的必修课,做到清廉务实为民,才无愧于纳税人的供奉,遵纪守法履责,才能无愧于人民公仆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