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茶叶半年16次上黑榜 官方曝光不影响企业生产

09.11.2015  10:56
原标题:问题茶叶半年16次上黑榜 官方曝光不影响企业生产

  原标题:问题茶叶半年16次上黑榜

  伊例家抽检不合格产品“草菇酱汁(特红型)

  抽检不合格的知福铁观音茶

  一个食品生产厂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有16批次产品被市食药监局通报批评,这样“屡上黑榜”的厂家不止一个。据北京青年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福建知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知福”茶叶,有16批次产品被通报下架;天津市鸿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鸿乐”牌蜜饯类零食,“上榜”6批次。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年初北京颁布了《北京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用体系建设管理办法》,但目前对屡次曝光的食品企业还是市场自行约束。

   调查

   同一茶叶16批次抽检不合格

  近日,市食药监局发布的抽检不合格并要求下架的产品名单中,北京青年报记者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夏乐明”泡豇豆,之所以熟悉,是因为在一个月前,同一厂商生产的“夏乐明”泡豇豆也出现在了食品“黑名单”上。

  抽检不合格的产品已经被要求下架,为何还会“还魂”再次出现呢?北青报记者查阅近一年来的国家食药监局和北京市食药监局抽检不合格产品发现,像“夏乐明”泡豇豆一样两次出现在黑名单上的食品不止这一家。

  杭州忆江南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忆江南”茶叶在今年5月和9月,分别被北京市食药监点名两次,7月又有该厂生产的产品被国家食药监通报为不合格产品,这还不包括广东省在4月22日通报的不合格产品名单,在该名单中,“忆江南”茶叶同样“上榜”;

  江苏伊例家食品有限公司先后被国家食药监局、北京以及山东食药监局点名4批次;

  郑州市奇佳食品厂的产品于今年年初和7月分别在食药监黑名单中出现4次;

  天津市鸿乐食品有限公司的产品于2月、8月、9月、10月共计“上榜”6批次。

  最夸张的是福建知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知福”茶叶,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上榜16批次产品。

   上黑榜多为同一原因

  频频“上榜”的这些产品,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被列入食品黑名单中呢?北青报记者从食药监公布的不合格产品信息中发现,这些产品通常是因为同一个原因被屡次点名。

  以“知福”茶叶为例,4月、5月、6月连续三个月,共计14批次的“知福”茶叶被北京市食药监局通报,14批次的不合格原因一栏中全都写着“稀土元素超标”。而6月15日和10月20日,“知福”高山绿茶又因为“检测出农药三氯杀螨醇”这样一个原因两次被国家食药监局记上“黑名单”。

  针对这样同一原因屡次上榜的情况,该公司的工作人员称:“稀土超标这个不能说是茶叶有问题。”而对于检测出三氯杀螨醇,该工作人员说自己不清楚。据食药监称,三氯杀螨醇属于有机氯农药,我国农业部1997年起禁止在茶树上使用该农药,2004年1月1日实施的《茶叶、水果、食用植物油中三氯杀螨醇残留量的测定》,茶叶中三氯杀螨醇的残留限量为0.1mg/kg。而抽检显示,知福茶叶中三氯杀螨醇的残留量最高达到了2.12mg/kg,高出国家标准20多倍。

  此外,四次“上榜”的“郑州奇佳食品厂”所生产的“奇佳麦浓香片(调味面制品)”,不合格的原因均是“甜蜜素超标”。长期过度食用甜蜜素超标的食品,危害人体肝脏及神经系统,特别是对代谢排毒能力较弱的小孩危害更明显。在调查中北青报记者发现,这个“奇佳麦浓香片(调味面制品)”其实就是通常所说的“辣条”、“五毛小零食”,此前已多次被媒体报道“生产环境恶劣,卫生条件极差”,仅今年7月一个月,该产品就三次被食药监局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