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荣芳:保护传统文化,学学韩剧吧

06.03.2014  11:55

  其实我就考虑一个问题,韩剧为什么占领了中国?为什么飘扬过海,影响了美国,甚至欧洲。前几年他们就出了一个江南style。有时候我也有一段没一段看看韩剧,看半天我发现我明白了,韩剧走在咱们前头。韩剧内核和灵魂,恰恰是传统文化回归的升华。这是王岐山参加北京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讲的一段话,被网友大赞“太潮了”“接地气”。(3月5日 中国青年网)

  韩剧很火,这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连中纪委书记王岐山都承认自己会看韩剧,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作为领导人看韩剧是所看到的高度:韩剧的内核和灵魂。而这个高度即是对国内保护传统文化又一轮警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2013年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如果说总书记用的是大纲性的总结引领,那么,王岐山则是用鲜活的例子在告诫国人,保护传统,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

  “韩流”一词在国内已经是耳熟能详,自1993年始《爱情是什么》《嫉妒》《星梦奇缘》《蓝色生死恋》《冬季恋歌》等等,一批由安在旭、金喜善、宋承宪等韩国明星主演的电视剧,一路飙红。近段时间,《想你》《那年冬天风在吹》《继承者们》《来自星星的你》又以占领中国市场收视率鳌头的姿态呈现在观众眼前。

  那么,我们不得不思考,韩剧为什么一直那么火?对我国电视剧市场的借鉴作用在哪里?韩剧以惊人态势席卷亚洲,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末期。这一切都离不开韩国国内的一系列政策,尤其是1998年正式提出“文化立国”的思想之后,韩国政府开始大力扶持和保护“韩剧”。期间,还有韩剧的边播边放模式,定期推出模式、帅哥靓女等等。

  一种事物能够被大家一直喜欢,绝对不会仅仅是这些表面文章。更重要的是,在韩剧中,我们领略到的满满都是韩国风味的东西。比如,偶像剧中一贯唯美浪漫的场景,剧中永远都存在的泡菜、烤肉,还有韩服,而且无论哪种剧,剧情接近相应年龄段观众的心理,接近现实。

  周一、周二播出的“月火剧”,主打正史以及古装类型电视剧,收视群体稳定;周三、周四播出的“水木剧”因为主打偶像时装剧而在国内观众中声名鹊起;周六、周日播出的“周末剧”,因为主攻家庭剧市场而受到不少主妇的热烈欢迎;周一贯穿至周五的“日日剧”,神人与怪咖并存,经典与奇葩共生,口味独特不可一言而喻。

  另一方面,看看我们的自己剧,虽然也有火的,比如《》《甄嬛传》,但是这样的剧却总是在播出之后不断地有人翻拍,甚至是我们的经典,也不断在被翻拍,这给我们一种感觉,国内的剧作家们都已经江郎才尽,只能不断地靠拍经典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如果说拍的好那也好就算了,关键是总是狗尾续貂,反而让观众没胃口。

  当然,韩剧也不是没有缺点,比如剧情简单,雷同,甚至看第一集就能猜到结局。但是,过程中所演绎的,保留的韩国文化却是让没个年龄段的人爱不释手。但是,我们从中看到的,是一种文化的影响力,这就是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完整保留的最好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