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志超:以药养医到以技养医只是一个开始

03.07.2015  12:37

  昨日,我省省级公立医院、福州市属公立医院、驻榕部队医院同步实行药品、耗材零差率销售,同时执行调整后的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新农合报销政策。以此“两降一升”为切入口,省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也拉开帷幕。(7月2日《福建日报》)

  首先我们不能否定各种对医疗体制改革的有益尝试,从以药养医到以技养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医生劳动成果的认可,医护人员的自身价值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它却依旧没能改变“羊毛出在羊身上”的事实。医院及医生的收入还是要靠从病人的口袋里掏钱。医药“大处方”可能是没有了,但是我们并不能排除一些可以保守治疗的患者被推上手术台的过度医疗事情的发生。

  医疗改革的最终目的当是解决老百姓的看病难与贵的问题,同时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建立起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改变人们心目中“医院是在从自己身上挣钱”、“看病等同于消费”的固有印象,在这一点上,拆东墙补西墙、换汤不换药的改革似乎很难发挥太大的作用。同时,目前我国百姓就医依然还存在扎堆大地区、大医院的现象,很多患者不顾旅途奔波劳顿,也要去北京、上海看病,不惜彻夜排队,甚至等上几天、十几天也要看专家名医,往往因此耽误了病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医疗水平的参差不齐加剧了百姓看病难的程度,尤其是在看大病问题上,可能医院自己就建议患者转院治疗了。同时,即便有医保报销,医药费依然是很多家庭不能承受之重,因病反穷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各别人因此放弃了治疗,更让人感到揪心。

  根本问题没解决,凡事也就失去了意义。对待医改,除了要加强低收入、无养老、落后农村等人员的医疗保障体系制度建设之外,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才能破除医院及医护人员的收入要靠药养、技养的局面?如何才能实现各地区医疗水平的相对均衡?

  能否通过政策支持、政府扶持、财政投入、公益配合等手段,既保证医生的劳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劳与所得成正比,又能够让医院实现成本经营?这里需要决策者的敢于断腕的勇气和莫大的智慧,也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与配合,难度虽高,但它却是我们必须要解决而又不得不解决的一项民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