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药农砍数百亩金银花背后:批发价一落千丈

31.08.2015  09:26

药农砍金银花

长江商报消息

金银花6年前批发价360元/公斤导致全国大量种植,如今售价已跌至百元

本报记者 刘迅 实习生 黄嘉佳 发自湖北蕲春

往年购销两旺的中药基本原材料金银花,如今批发价一落千丈,全国药农一筹莫展。

8月中旬,长江商报记者深入“中国药都”之一的湖北蕲春,进行了实地调查探访。

金银花开来金银。”这句话曾是2003年“非典”肆虐之后,被急速催热的金银花产业的生动写照。2009年“甲流”后,金银花甚至疯狂涨到360元/公斤。全国金银花种植面积迅速扩张。

对此,长江商报记者连日来走访市场发现,受金银花价格影响,有的种植户忍痛砍花。这味清热解毒、消火祛暑的中草药,在经过曾经的风光无限后,为何遭遇价格低迷?

金银花价格遭遇狂跌

在正逢金银花采摘的季节里,53岁的高应生和工人一起,赶在花骨朵盛开前,采下花蕾、烘干。忙活一个星期,8000斤鲜花制成1600斤金银花干花。

在湖北省蕲春县漕河镇黄婆坳村的山坡上,高应生拿出今年新加工的金银花。密封袋口一开,淡淡的清香散出,色泽明黄鲜亮。“东西是好,就是卖不出以前的价了。”老高无奈地说。

今年是高应生回蕲春老家种金银花的第四年。几十万元投资进去,没等来高产期,金银花的市场价格就一落千丈。

站在山头远眺,老高时常看着满山的金银花整理思绪。

种植药材前,高应生家境不错。他和妻子在广东有一家自己的门店,专门给客人定制服装。一年下来,雷打不动存进银行户头10万元。

200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高应生听广东韶关种金银花的亲戚说,金银花市场价格高,利润可观,比当裁缝挣钱多。老高实地考察湖南隆回一带,漫山遍野都是金银花。当年市场收购价颇高,约300元一公斤。老高动了心。

2010年,他回到老家蕲春,在漕河镇黄婆坳村盘下一片荒山,准备大干一番。隔年,他从湖南购进4万株金银花种苗,种满山坡。

我那会干劲足啊,扛起锄头上山整地。”老高回忆,他一个裁缝转行种植中药材,完全是门外汉,凭着一股热情,边种边学。

金银花是多年生植物,一般在3年后进入高产期。老高一门心思扑在金银花上,盼着丰收时,能赚到中药材的“第一桶金”。他没想到,自己只顾埋头种药材,短短两年时间,外面市场价格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3年,老高到县药材办坐坐,碰到几个药商。聊天时,众人感叹金银花身价跌得太凶。老高听得心里一惊,小心翼翼打听行情。原来,2009年到2010年是金银花市场行情最好的时期,最高时涨到360元/公斤。随后,全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11年至2013年达到高产期,市场价格一落千丈。

我那会后悔死了,亏了老本。”老高拍着腿说,当年,金银花批发价从高位跌到60元/公斤,中间差价到300块。去年,干花收购价低到50元/公斤。

8月21日,高应生带着长江商报记者在山上转了一圈。金银花对周围空间要求比较高,定期要修建枝叶,保持通风。一年除草、施肥、采摘等人工费,少说3万元。2013年,老高几乎贴光老本,工钱全靠四处借钱才算结清。

种植户忍痛砍花

市场变化太快,高应生不愿相信。自己坐车跑到湖南隆回一带转了转。“当初山坡上种满金银花,现在起码砍了一半以上。”老高说,湖南人也在金银花上栽了跟头。

光靠金银花撑着,哪年才能翻本?老高听了药材商的建议,又借来一笔钱,在金银花林里套种白芨。虽是冒险,但从市场走向看,这种中药材全国种植面积少,深加工利润大,目前市场批发价560元一公斤。

老高翻出账本给长江商报记者算了笔账:白芨稍大点的种苗6元一颗,一亩山地种下来3.2万元,光种苗当年就花了16万元;再加上荒山整理16万元,另外还有鸡粪、肥料、除草等,以及农资、人工开销。

我现在总算初步形成规模。”老高说,最困难时,他一边看着金银花、白芨,一边抽空出去做木匠。他认为挺过价格“寒冬”,市场上的货源少了,金银花的价格还能回暖。今年,金银花价格每公斤比去年略涨30元。

不仅是高应生,金银花还伤了不少种植户的心。据当地媒体报道,2013年时,蕲春县狮子镇发展金银花达到6000亩。连日来,长江商报记者走访狮子镇等乡镇发现,受市场价格影响,几年前高涨的金银花种植“受挫”,有的干脆挖了金银花,重新调整种植品种。

在距蕲春县城30公里的郝子堡村,长江商报记者沿路寻找金银花基地。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前几年种得多,武汉一家企业来这搞基地,但市场价格不行,今年6月收了一季后,山上的金银花就没人打理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药农说,他家2013年种的40亩金银花去年全部挖了,现在改种蕲艾,比金银花收益大。

张国强就是放弃金银花进行改种的老板之一。2010年,他在上武松村承包一片荒山种植金银花。当时瞅准市场前景不错,没料到价格变化太快。

金银花种在地里,花钱像流水。去年,老张作出大胆决定,几百亩金银花全部挖了,改种紫薇花、樱花等,每年都能有产出,再套养山羊、土鸡,用他自己的话说,“转行做生态农场”,全程数字监控,不出办公室全方位监控。他畅想将做成农家乐的旅游点。

但对于金银花,老张也没舍得完全放手。他转向金银花产业加工,他一年投入10万至20万元在狮子镇收购农民采摘的鲜花,自己的生产线生产金银花酒、金银花茶,打造自己的“金银花”品牌。

一窝蜂”种植导致产量过大

不仅是湖北省蕲春县,在我国山东、陕西、河南、河北等金银花主产区,本应是货源充足、供销两旺的季节,但这味用处广泛的中药材却显得有些落寞,价格仍处低势,交易市场略显冷清,全国药农一筹莫展。

长江商报记者走访多位业内人士了解到,金银花价格也曾遭遇过几十元一公斤的贱卖,2003年“非典”时身价大涨,药商从中获益。2005年至2010年,全国金银花价格基本缓慢上升。2009年“甲流”肆虐,金银花价格跟着水涨船高,甚至突破百元大关。同年9月一举突破200元/公斤,到了2010年1月,金银花价格走高势头不减,涨至360元/公斤历史最高价。

此后,金银花开始偃旗息鼓,最高价还未停留几天价格便开始逐步下滑,2012年5月,价格跌至65元/公斤,此后价格又慢慢上调,逐渐稳于每公斤100元左右,直到现在,今年价格略有小涨。

这味传统的常用中药材,“身价”为何一落千丈,遇到何困局?

公开资料显示,金银花是国务院确定的70种名贵药材之一,也是国家重点治理的38种名贵中药材之一,由于它抗菌消炎、抗痛毒疗效甚佳,成为“非典”、“甲流”、手足口病等防治处方的首选药。

蕲春县药材生产办办主任张军分析,前几年爆发“非典”、“甲流”,金银花价格暴涨,花农在那时大面积种植金银花,近几年正是这批金银花枝繁叶茂、产量迅速增大的时候,市场供大于求。

高价刺激金银花大面积种植,且全国无数个产区还在发展金银花。有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金银花保有库存量还有几千吨等待消化。

此外,一场金银花与山银花的争斗闹得沸沸扬扬。据2000年版《中国药典》记载,金银花植物来源有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和毛花柱忍冬4种,自1977年起,这种多来源的金银花在全国使用了38年。

2005年《药典》修改后,将金银花分裂为金银花和山银花,山银花包含华南忍冬、红腺忍冬和一个新近扩大种植的灰毡毛忍冬,而金银花则单指忍冬。从此之后,南方金银花异名。但《药典》中对两者“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以及“用法与用量”的描述完全一致,实际仍经常混用两者。

2010年新版《药典》中则对金银花和山银花中的有效成分进行了明确区分。原本占据市场主流的“南方金银花”产业陷入迷途,更是直接影响金银花销量。

实际上,金银花、山银花的市场价格相差较大。山银花每公斤仅25至30元左右。张军拿出两者样品给记者解释,山银花和金银花制成的凉茶在口感、颜色上是有区别的,金银花颜色偏黄,味道清淡,口感带苦,山银花颜色发绿,口感偏甜,药性不凉,“除非是行家,一般难分辨出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药材商表示,金银花广泛用作凉茶配料,但近些年一些比较大的凉茶企业选择了更为便宜的山银花代替金银花,造成市场需求减少,此消彼长之下行情难免一年不如一年。更有收购商为了增加利润,故意压低收购价格,对金银花价格打击很大。

由于目前市场低迷,种植户产生消极心理。张军认为,金银花产业的发展依旧看好。

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高应生尝试将金银花包装好,通过网络销售。他说,市场反响还不错,价格比药商收购价要高,价格能到100元一斤。而张国强也正在研制金银花新品种,依据产量向市场推广。

农忙过后,为节约人工成本,湖北蕲春漕河镇黄婆坳村药农高应生来到山上为金银花除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