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救命药难觅 业内人士:药厂无利可图不生产

25.09.2014  11:10

一药难求让李先生一家心急如焚

核心提示|

鹤壁的李先生突感不适,体重突降,经多方检查确诊为肾上腺功能减退症,本抱着必好的心态,谁料医院告知所需的药“ACTH”居然要自己寻找。

东奔西跑,南寻北找,跑遍河南、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国各大医院竟一无所获。医院药厂难整,黑市也无以能“”。和李先生同病相怜,寻找ACTH的不在少数,”踏破铁鞋无觅处”,这名字叫“ACTH”的普通药的缺失,遭遇了怎样的尴尬处境?大河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便宜治病药,闹了“药荒”遭遇

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找了这么多地方也没寻得一支药,希望你们能帮帮我!”9月22日,躺在病床上的李先生瘦骨嶙峋,很是焦虑地向大河报记者求助。

今年2月份,原本身强体壮的李先生突然感觉四肢无力,食欲减退、恶心头晕、体重迅速下降,走几十米路就大汗淋漓停下歇息,120斤的体重突降到80多斤。一直以为是胃功能问题,治疗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瘦得连楼都下不去了,患者为此痛苦不已。

李先生辗转省市多家医院,经过多项排查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确诊为肾上腺功能减退症,因为没有药,他转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医,但医生却告知李先生:“也是没有药,你必须自己想法去买”。

肾上腺功能减退症”需要的药是ACTH(全称Adernocorticotropime),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是一种刺激肾上腺皮质发育和机能的药物,是一种人工合成激素,价格低廉,正规售价每支仅7.9元,却很难找。老李的这种病发病率很低,人群患病概率为0.18%,发病原因不明,严重情况下造成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8月份确诊后,李先生积极寻找ACTH,通过亲戚朋友在全国各地普遍撒网,可是关乎药的一切机会都是零。

目前,万般无奈,在医生建议下,他暂时服用替代性的醋酸泼尼松片稳定病情,这个药副作用极大,时间长了造成心脑血管等疾病,还要定期检查。

找药众里寻它千百度,真的没有

昨日,记者咨询了鹤壁、濮阳和安阳各大医院,没有这个药。省会几家医院的回答也是难觅其踪。

记者拨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门诊科的电话咨询此药,门诊表示没有此药。内分泌科特需专家杨丽娟医生十分肯定ACTH的疗效,表示能治愈李先生的病。但医生和患者一样极难找到这种药。

8月份以来,李先生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一科。主任医师郑丽丽教授和医生王志芳表示,李先生病情需要5支ATCH就能治愈,需8个小时点滴完,每2个小时抽一次血。

我只要5支药,却难于上青天,按市场价才需要37.5元,现在为买37.5元搭配3万块钱的药也没能弄过来。”李先生无奈地告诉记者。

李先生和记者打听到,此药是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此药厂是全国唯一一家该药的生产厂家,今年3月份该公司生产了3万支投放市场。记者联系对方,药厂称没有此药也没有库存。但是具体给了哪些药商,药厂工作人员称不便透露。

在一个拥有500名成员的“ACTH药品转让康复交流”的网络聊天群中,每天都有人心急如焚地问:“谁有ACTH?我急需,哪有卖?

记者以患者家属的身份入聊,在网上有高价流转,100元、150元、300元,甚至1000元一支的都有,价格翻了几十甚至百倍。一个拥有12支ACTH的“患者”说,药是病友手中得到的,称每支药300元,加上冰包邮寄共计3600元,须一次性打到银行账号上才行。随后,有多位好心人提醒记者谨防受骗。

对此,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王志芳医生建议,药贩子手中的药不太可靠,日期什么的都没有办法确定,药效和质量都没法保证,再者不见面无法当场确认,一次性付清全款的做法也不太靠谱。

探问寻常便宜药,为何恁难求?

ACTH的讨论在网上是一片沸腾,不惜重金悬赏寻药到头来还是一场空,众多网友质疑,便宜救命药到底是怎么了?

网友沫沫说:“患这种病的也不在少数,为什么就不能多生产一些呢?ACTH至少要满足三甲医院的需求。

网友贝儿妈说:“提高点儿价格,也不至于因为缺药要了人命啊,这个市场太气人了。

记者从医疗机构资料库查询,2011年9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调整激素、调节内分泌类和神经系统类等药品价格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对这类药品进行统一限价。在保持生产企业合理盈利的基础上压缩不合理营销费用,这一举措旨在向药品市场上部分价格虚高的药品“开刀”。然而近年来,“被降价”的药品屡屡绝迹,一些患者的合理用药需求难以得到满足。ACTH也是限价中的“牺牲品”。

对此,鹤壁市一位长期从事药品管理的业内人士分析,因为低发病率也意味着药物的低商业开发价值,于是这类药常常被厂家束之高阁。社会有需求,市场没供给,处于严重断货档儿的这类药自然难找。

北京市一不愿透露自己企业名称的药品营销人员李先生坦称,原材料上涨,药价被政府限制得很低。加上ACTH这种药属于垂体激素,不良反应较大,应用范围有限,而且激素类药物污染大,达到环保要求的成本也高,药厂无利可图,当然不愿生产。

□记者谷武民通讯员李萌萌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