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日荷花别样红(九江电厂职工获得全国总工会、国资委最美一线工人称号)长篇通讯

07.11.2013  15:58

  初秋的深夜,一个穿行在灰控脱硫设备角角落落的身影是那样熟悉,她身着工装,头戴安全帽,手持测温枪,正在一丝不苟地细查着设备运行状况,目光中透着敏锐、步履中蕴含着坚毅、行动中带着果敢。她便是国电九江发电厂一名普通的运行女工——杨荷香。

提起杨荷香,在九江电厂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热爱企业,认真工作,敬业奉献,任劳任怨,先后获得过国电集团“十佳”和谐家庭及“先进个人”、“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国资委“最美一线工人”等荣誉称号;她尊老爱幼,乐善好施,关注社会,热心公益,从义务献血到捐助孤寡老人、孤儿和残疾儿童,再到捐献骨髓,成为九江电厂第一个加入中华造血干细胞骨髓库的员工,她一直都用无私、豁达、乐观的“正能量”感动、感染着周围的人,弘扬传承“大爱无疆”的精神。

一笔一划“”人生

杨荷香自从1992年毕业分配至发电部担任200MW机组锅炉司水岗位,工作起来干练、快捷、不服输,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虚心请教。设备巡检,她坚持做到“脚勤、眼勤、嘴勤、手勤”;设备消缺,她绝不放过任何安全隐患。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十余载的操练不仅使她的锅炉运行知识越来越丰富、技能不断提高,而且磨练了她处理“疑难杂症”超乎寻常的判断力。她通过眼看,耳听、手摸、鼻嗅,能熟练准确判断设备运行情况,从一般人难以分辨的声响变化里,能快速辨别出设备细微的异常运行状态,准确“诊断”故障,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障机组安全运行。因此在锅炉运行专业素有“杨一姐”之称。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该厂2005年运行专业制向机组制改革的重新竞聘上岗中她脱颖而出,以理论考试加综合考评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成为该厂仅有的两名女性司炉副控之一。领导的信任,同事的祝贺,为她进入新的岗位注入了自信的力量,同时也增加了她自身责任的“砝码”。

当上副控后,她深知“没有做不到,只有做不好”的道理,工作中她不仅认真钻研锅炉燃烧调整技术,还一门心思放在设备的巡查上。48米高的锅炉本体,她攀上爬下,全部检查、观察、倾听、分析……一个班要上去好几次,每次至少得1个小时。那几年由于配煤掺烧,设备缺陷严重,锅炉烧正压,漏风多,每次巡查回来,都是一身粉尘,平底鞋都不知磨破了多少双。隆冬,寒风凛冽、滴水成冰,在炉子上稍呆一会就冻得手脚发麻;盛夏,骄阳似火、热浪滚滚,衣服全粘在身上……年年、月月、天天……刮风、下雨、下雪……坚持不懈,始终如一。辛勤的付出终于获得了回报,二年中从未出过任何人为误操作,多次成功发现“磨煤机润滑油位低”、“磨煤机电机振动大”、“再热器进口热工仪表管泄漏”等重大缺陷和“避免绞龙电机烧毁”等异常。她以一种“不服输”的干劲改变着长期存在于人们脑海中锅炉专业女同志从事的都是辅盘工作的旧观念,在“男人帮”一统天下的“锅炉地盘”上站稳了脚跟,更向所有人展示了“荷塘悦色”的别样景致。

静水深流“”精彩

2007年,在众人的一片不解声中,杨荷香放弃了正干得有声有色的锅炉副控岗位,带着追逐绿色环保电力的梦想,主动要求调到该厂刚成立的运行脱硫班组,挑起了主值的重任。

主值,人称“兵头将尾”,职位很是不起眼,但在杨荷香心中却是沉甸甸的责任。既然选择了这个“角色”,就一定要努力干好,就要带出一个各方面都响当当的班组。这次义无反顾的选择,成就了她“二次”创业的精彩。

对于首次接触脱硫这门全新专业的杨荷香来说,一切都得从“”开始,面对人员经验不足和新设备突发状况不断,她没有丝毫退缩,在与其他同事到南京学习培训了一个月后,就一头扎进设备调试现场,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强化专业技能知识,一步一步艰难地摸索着前行。集控室、脱硫设备现场、环保站……到处都可以看见她的身影以及在调试技术专家耳边“喋喋不休”的画面,众所周知调试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为了能得到专业技术人员的“真传”,她整天和他们“形影不离”,吃在一起、讨论在一起,即使偶尔回家,也是抱着资料刻苦研读。同事们都好心的劝她:“小杨,你干嘛这么拼命?为了新工作连家都不管了,值得吗?

面对大家善意的关心,她淡然而坦诚地说:“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既然我已重新定位了自己的选择,就要全身心投入,为自己的行为重金买单。”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只要现场需要他,不管是不是自己份内的事,也不管白天黑夜,她都二话不说,戴上安全帽直奔一线。她这种在工作中独有的坚持和韧劲让调试厂家的技术人员都拍手称赞。“小杨真是个人才,干啥啥都能干好!如果你还想三次创业的话,可以考虑来我们公司任职!

由于此前有着集控值班员和锅炉副控的工作经验,又经过两台机组脱硫调试的历练,她的业务素质迅速得到提升,很快便成为了脱硫运行专业的主力成员,在6年多的时间里,她和同事们坚持认真巡视检查和精心操作,没有发生一起导致脱硫停运事件的设备故障,平均脱硫效率达到了99%,符合环保要求,为全国魅力城市九江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并顺利完成了一个从“门外汉”到技术能手的“华丽转身”。如果时间倒流,再给她一次重新选择岗位的机会,杨荷香一定还会选择这个岗位,一定还会像昨天一样充满激情忘我工作,因为在她的骨子里早以深埋这种“小荷才露尖尖角”永不服输的性格。

大爱无疆“”晴空

作为九江市义工协会的注册会员,“爱心”在杨荷香身上绝不是仅仅挂在口头上的词汇,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多年来她始终秉承孝敬父母、友爱亲人、关爱社会、扶贫帮困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公益成为了她生活的一部分。

作为妻子的杨荷香,为了不因家庭琐事影响丈夫工作,主动承担起培养孩子、赡养老人的职责,并把丈夫二哥患有智障的孩子接到身边来抚养和教育。在2008年下半年,她自己的哥哥不幸患上了白血病,为了挽救亲人生命,杨荷香毅然献出了1100毫升骨髓。手术前的病床旁,杨荷香轻声问丈夫:“你同意我给哥哥供骨髓吗,可能会有一些后遗症。”熊敬晶握着妻子的手回答说:“当有人需要我的骨髓时,我也会毫不犹豫的,更何况他是我们的亲人,我们承受一点小的伤害和付出,换取的是一条宝贵的生命啊!”丈夫的一席话打消了她的种种疑虑,心无旁骛地完成了骨髓采取手术,同时也换来了哥哥的健康。

杨荷香无私帮助灾区和贫困老幼弱儿童人群及捐献骨髓的事迹让受赠人在感受到温暖的同时也深深感动着九江的媒体工作者们。九江日报、浔阳晚报和九江电视台等当地新闻媒介先后多次对她进行了采访报道,有人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她的回答是:“在助人为乐的经历中让她体会到一个道理,人只有为别人做点事情,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我希望能把这些感悟带到工作中,让自己多做点实在事。”  她用自己的善良和无私,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如今,她的丈夫、同事,甚至采访过她的记者,都纷纷加入骨髓捐献志愿者的行列,使这种“生命传递、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在不断在绵延、扩散。

可能因为工作的忙碌,生活节奏的紧张,让同样爱“美“的杨荷香很少有机会穿上漂亮的衣裙,大家头脑里能想到的只有她身穿工作服的样子。“也好!几件工作服好伺候!”她打趣道。其实工作服穿在她身上一样能穿出个性,穿出特色,穿出职业美,想来一定是有个“爱的天使”深藏在她的心中,才使这朵清新素雅的“荷花”暗香远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