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莉:莫让“提笔忘字”丢了文化根基

13.03.2015  12:30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大众对汉字书写的依赖度出现下降,不规范使用汉字以及“提笔忘字”的现象比比皆是。(3月12日中国新闻网)

  “中国人如果都不写中国字了,还是中国人吗?”政协委员苏士澍的话引人深思。的确,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提笔忘字”似乎已经被“普及”。现如今,不只是孩子们不太会好好写字了,就连曾经好好写字的大人到了现在就已经将汉字忘得差不多了。

  不得不说,这是我国汉字文化的悲哀。汉字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虽说经历了不少变化,但其根本没变,难道如此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在我们这代断层?用拼音打字,虽说对汉字走向国际化有一定的作用,但这对汉字的传承可谓是致命的打击。

  此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从夏商周传承下来,汉字功不可没。为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语言应运而生,但语言稍纵即逝,只有用文字辅助语言,信息才能持久。汉字不仅是文化传播的媒介,也是文化的载体,反映着人们的思维认识和物质生产的水平,是蕴含着某种道德观念的符号。

  汉字,这一文化瑰宝切不可丢。在习总书记提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开展“书法进课堂”等措施之后,“提笔忘字”现象得到了有效纠正。但万事不可不尽力,为进一步解决“提笔忘字”问题,不仅要在学校教育方面多下功夫,还需将写标准汉字作为一种时尚,引领更多的人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凝聚了千年文化的汉字。

  “提笔忘字”已经为汉字书写敲醒了警钟,莫再让警钟长鸣。在静态形体中藏着民族文化心理的汉字袒呈着先人智慧的灵光异彩,只有加强书写才能守住汉字这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