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所念“莫以百姓可欺”对联景德镇也有

23.12.2013  17:55

  最近,“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对联引发热烈讨论。这副对联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考察时念给当地官员听的。据考证,这副内容通俗却意义深刻的对联,出自清代河南内乡县知县高以永之手。其实,景德镇浮梁古县衙一直悬挂着这副对联,而且古县衙内楹联文化相当丰富,古县衙因此已成为著名的廉政教育基地。


    习总书记念“莫以百姓可欺”对联


      11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菏泽召开的座谈会上,给当地给市、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他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


      这副对联随后广受热议。据考证,这副对联出自清代内乡县知县高以永之手,目前,内乡县古县衙三堂仍悬挂这幅对联。高以永是康熙十九年(1680年)河南内乡县知县,浙江嘉兴人,北宋名将高琼第22世孙。他于1679年调任内乡知县,1692年任户部江西司员外郎,后因劳于政务而病卒于官邸,时年63岁。


  这副对联何时出现在浮梁古县衙?


  浮梁古县衙景区负责人介绍,“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幅对联一直悬挂在县衙内的三堂檐柱上。


  “得到一任官职,不要以为有什么了不得而沾沾自喜;如果为了国家和老百姓利益丢了乌纱帽,也不是什么耻辱之事。不要说当个地方官左右不了大局,要知道地方治理得好坏,百姓是否安居乐业,全靠地方父母官。为官者吃的、穿的、用的全是老百姓供给的,老百姓是官员们的衣食父母,当官的不能倚仗权势,欺侮压迫老百姓,要时刻牢记自己也是老百姓的一员。”浮梁古县衙负责人解释这幅对联的意思时说。


  这副对联何时悬挂在县衙内?浮梁县退休干部、浮梁古县衙景区顾问、曾编著出版《千年县衙》的吴逢辰表示,古县衙内一直就悬挂着这幅对联。

 
  可以确定的是,这副对联由高以永撰写。高以永曾任清代户部江西司员外郎,现存的浮梁古县衙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浮梁古县衙何时开始悬挂这副对联,这其中又有怎么样的渊源,似已不可考证。


      古县衙成为接受廉政教育的基地


  浮梁古县衙历经唐、宋、元、明、清诸代至民国,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现存的浮梁古县衙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占地95亩,是我国江南唯一保存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衙署,享有“一座县级衙,半部官文化”美称。现在中轴线上的照壁、头门、仪门、衙院、大堂、二堂及三堂,基本保持了县衙原有风貌。


  一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浮梁古县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匾额楹联文化,充分体现古代官吏自律自省的从政文化,反映其勤政廉政和爱民精神。如县衙大门上的“治浮梁,一柱擎天头势重;爱邑民,十年踏地脚跟牢”,大堂楹联“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二堂楹联“民心即在吾心,信不易孚,敬尔公,先慎尔独;国事常如家事,力所能勉,执其平,还酌其通”。


  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在座谈会上提出的,“要领班子、带队伍、抓发展、保稳定的重任,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这一思想契合。


  为廉政文化丰富,浮梁古县衙近年已经成为江西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曾到浮梁古县衙考察廉政文化,其他单位到此接受廉政文化教育的人员更是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