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剖析自己文学的风格:“梦幻的现实主义”

04.12.2013  19:27

  灰色的西便装,白色的衬衫领子整齐地翻出灰色的羊毛衫领口,头发梳向脑后,微眯着双眼,这位形象可亲的“中年大叔”就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

  2日,莫言首次来到浙江大学,受聘杭州文艺顾问。在杭州,他比较罕见地全面剖析了自己文学的风格,表示他并非要写西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翻版,而是想写出有自己特色、中国特色的小说,即“梦幻的现实主义”。

   我要避开这两座灼热的高炉

  2012年10月,莫言摘得诺奖桂冠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走入中国普通阅读者的视野,人们也总爱把莫言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加西亚·马尔克斯相提并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从根本上颠覆了我们这一代作家。我在1984年第一次读到《百年孤独》,心情就像当年马尔克斯在巴黎读到了卡夫卡的《变形记》一样:原来小说可以这么写!”莫言说,1984年前后,“中国文坛出现了许多马尔克斯的模仿者,当时还有许多作家模仿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中的意识流写法,几千几万字中不分段、不用标点符号。“我想这样的模仿没有出息,我要‘避开这两座灼热的高炉’。”莫言强调,事实上他与马尔克斯和福克纳搏斗多年:他并非要写西方小说的翻版,而是想写出有自己特色、中国特色的小说。

   与故乡作家蒲松龄一拍即合

  “要避开马尔克斯和福克纳的影响,就得向民间学习。”莫言回顾说,向民间学习有两个方式,一是学习老百姓的口语,另一种方式是向口头传说中寻找素材。

  莫言认为,民间故事的记述者在他的老家山东已经有一位先行者,就是蒲松龄和他的《聊斋志异》。

  “蒲松龄创作《聊斋》时,在门前大树下支起茶炉,请行人喝茶抽烟,请他们讲奇闻逸闻。事实上,马尔克斯也深受他外祖母所讲述的许多故事的影响。”莫言表示,能表现一个民族的特质的东西,必然能在民间找到源头,在此基础上加上丰富的想象力和生活经验,以及优美的文笔,就是对抗西方文学的重要力量。

  莫言表示,“对我影响更大的是蒲松龄这样的作家,他与我有血脉上的联系,是故乡作家,和我是一拍即合。

   反复强调现实生活的重要性

  “本来我也是反对‘生活决定艺术’的作家。在80年代我写过一篇《天马行空》,认为没有见过大海的人写大海,可以比见过的人写得更为壮阔,没有谈过恋爱的人写爱情,也许比情场老手写得更美好。但是后来觉得太狂妄。”莫言反复强调现实生活的重要。

  “魔幻现实主义刚看眼花缭乱,但还是要从现实中写出来。”莫言分析《百年孤独》中的一段著名情节:吉普赛人拖着磁铁走在路上,把家家户户的铁制品都吸了出来。“这样的情节显然违背生活真实,但是磁铁吸铁是常识,魔幻还是建立在现实之上,只是作了夸张,从而为创作打开了自由之门。

  当日莫言还谈到自己的微博,他说他被自己巨大的粉丝数量吓了一跳。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
高山族:高山族儿女有句心里话
微风徐徐,山雾袅袅,一路循着茶香,上饶之窗
仫佬族:以梦为马,绣出仫佬人的中国梦
广西罗城县是我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