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经济三箭"面临脱靶 "暴躁民主"难以跨越

29.09.2015  09:53

原标题:莫迪"经济三箭"面临脱靶 "暴躁民主"难以跨越

  【环球时报驻印度、美国特约记者 陈新津 丁雨晴】对以改革扬名的印度总理莫迪来说,整个9月稍显忙碌:月初遭遇1.5亿人的大罢工,17日过完65岁生日,月底访美并出席联大会议。尽管罢工只持续一天,但给了执政已有16个月的莫迪沉重一击。莫迪此前“50个月内完成所有改革”的承诺可能落空,他的执政能力也面临极大挑战。莫迪当选总理时,《印度时报》网站的网民评论几乎是一边倒的赞美,但近日负面评论逐渐增多,对莫迪的盲目迷信在退潮。有些美国人当时把莫迪看成“印度的里根”,认为这些改革都是十分必要,但现在已为他错失“政治资本蜜月期”而惋惜。而在印度舆论看来,低效的官僚体制、落后的基础设施、“暴躁”的民主体制,这些软肋在莫迪上任前就已根深蒂固的存在。

   莫迪的梦想渐行渐远

  “两周来,印度总理莫迪连续3次遭遇改革挫折。”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9月10日以此为题进行分析报道。文章说,8月底以来,亚洲第三大经济体的三大关键经济改革遭受重大挫折:8月30日,莫迪宣布放弃备受争议的征地法案,该法案是想让商家更容易收购农田,以用于基础设施或工业项目;9月2日的大罢工让劳动法遇阻;9月9日,印度财长宣布由于缺乏政治支持,政府放弃呼吁国会举行特别会议以批准实施统一商品和服务税的计划。

  9月2日的大罢工被英国《每日电讯报》称为“印度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工人罢工活动”。在10个大型工会支持下,银行业、制造业和建筑业近1.5亿工人举行罢工,抗议劳动法改革。新德里受影响不大,但莫迪的家乡古吉拉特邦银行业损失严重,另有多地铁路交通中断。印度工商协会估算罢工造成37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按现行规定,印度工厂的工人数量若超过100人,就必须通过政府漫长繁琐的官僚审批程序后方能裁人,而莫迪政府建议工人数量少于300的工厂不需政府审批就能裁员。印度工人得知政府计划对劳工法开刀,就先举行罢工,同时要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劳工是印度各党争夺的票仓,劳工法更是印度政客眼中的烫手山芋。工人罢工,将使莫迪政府在劳工法的改革上变得小心谨慎。据一名在印外资企业负责人透露,印度的劳工法规定极为严苛,一名印度临时工一旦转正,即便单位有正当理由,要开除他也很难,“所以有的印度工人在未转正之前十分勤快能干,一旦转正,立即像是换了个人,迟到、旷工、消极怠工,因为自恃有劳工法的保护,雇主奈何不了。”据了解,金奈一家外资公司为解雇一名印度工人竟然打了11年的官司。

  一边是国内工人罢工,一边又是海外部分印度裔精英的质疑。莫迪27日前往硅谷,是希望能吸引美国技术公司投资印度。但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莫迪在圣何塞会遇到一些印裔美国人组成的反对组织,他们会以“莫迪失败”为口号游行示威,对其国内改革缓慢表示不满。对于莫迪推崇的“数字印度”,很多人也不看好,原因是很多印度村庄还没有完善的电力系统。

  美国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道格·班多认为,丧失改革机遇,让莫迪步履蹒跚。他认为,尽管印度裔企业家和商人遍布全球,但印度仍充斥着麻木不仁的官僚、繁琐的规章和低效拖沓。道格说,曾有美国学者把莫迪比成“印度的里根”,似乎他一上 台就可以改变印度经济,但莫迪的梦想正渐行渐远,不幸的是,迄今为止他仍未实施多少至关重要的改革。莫迪已错过政治资本处于巅峰时的“蜜月”期。印度商业信心已遭受打击,而时间也在悄无声息地流逝。

   在印度很难经商不是秘密

  “洋葱涨得厉害,现在好点的洋葱1公斤要80卢比(1美元约合65卢比),而3个月之前只要20多卢比。所有的东西都在涨价!”新德里市民拉维是名出租车司机,他和《环球时报》特约记者聊起物价时一脸无奈。洋葱是印度民众食用的主要蔬菜之一,常被看成是“印度物价的晴雨表”。拉维现在每月收入1.4万卢比,家里有5口人,物价飞涨让他有点吃不消。印度央行行长拉詹对于印度的经济形势显然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他19日表示,印度央行当前及将来的主要任务都是保持低通胀率。

  印度百姓抱怨物价,而外商在抱怨商业环境。印度律师拉立特·库马尔说,印度政府常常夸耀经商环境好,可印度政府没有营造出更利于经商的环境。印度国内各邦之间税目林立,全国尚未形成统一的大市场。泰米尔纳德邦一家外资企业负责人告诉《环球时报》,他们的产品销往印度其他地方,每过一个邦都要交一次邦税,十分麻烦,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如果印度能够实施统一的商品和服务税,将会极大带动印度国内制造业的发展。印度分析人士说,统一的商品和服务税原本是国大党执政时提出的,但当时在野的人民党为一党私利在议会执意阻挠。结果,现在国大党又将人民党的战术用到人民党身上,莫迪只能自认倒霉。

  印度舆论也流露出对商业改革的不满。《商业标准报》15日刊文称,在印度很难经商,这并非什么秘密。世界银行2015年发布的经商环境报告显示,印度在189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42位。莫迪上台后,希望印度跻身前50名。

  经济改革进展不顺,但印度政府还是时显乐观。财政部长贾特里14日在印美经济会议上说,当前全球经济混乱,“印度风景独好”。贾特里还表示,印度政府正在推进公共领域的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比如铁路投资,这将带动钢铁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发展。但一些印度民众抱怨,政府不能只说不做,从德里到金奈的高铁项目看上去仍遥遥无期。国际投资大鳄罗杰斯9月2日在接受印度财经报纸《livemint》采访时称,他已经卖光手头上所有的印度股票。他声称(莫迪执政以来)啥也没改变,“你不能只是投资在希望里。”数据显示,印度的出口在今年8月下降20%,为连续8连降。作为支柱产业的印度服务业出口7月为133.8亿美元,同比只增长0.002%。

  德国《世界报》分析认为,印度经济的致命弱点是人口增长过快、极端贫困人口太多,这种情况在可预期的时间内无法改变,无法轻易解决亿万青年人的就业和改变长期的低收入情况。英国《金融时报》认为,莫迪政府大力宣传的改革一直推进缓慢,印度议会在整个会期没有进行任何改革,有利于改善各邦商业环境的商品和服务税改革无法推动,印度也没有制造出其他国家认可并愿意购买的产品,因此印度官员不应沾沾自喜地谈论“印度经济增速超过中国”,而应着手实施有意义的改革。

  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主编戴维·皮林9日撰文称:“印度虚高的统计数据正滋生一种错误的安全感。随着中国经济放缓,印度似乎将从中国那里接过‘世界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的衣钵。”他认为,印度经济仍相对“与世隔绝”,印度57%的GDP来自家庭消费。戴维认为,印度改变GDP计算方法很不妥,而实际上“说印度能与中国相匹敌,无异于说一只耗子能拉动一辆拖拉机”。印度和中国一样依赖原油进口,石油价格下跌让印度经济受益匪浅,此外,黄金、煤炭、钢材等价格大幅下跌也是利好消息。一些英国舆论认为,莫迪应抓住这个时机,加快“印度制造”,减少国内的官僚作风。

   少说多做才能避开“雷区

  印度政府去年提出“98点行动方案”,但评估显示,98点行动方案中只有32%得到执行,中期改革方案的执行率不到20%。征地法修订案、统一商品和服务税、劳工法是莫迪改革的三大核心法案,而今三大法案都遭遇反对派强烈阻击。印度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说,“莫迪上台只会说空话”。印度国大党等将征地法修订案打上“反对穷人、反对农民”的标签,这令莫迪政府一时无法摆脱,甚至莫迪执政联盟内部也出现反对声音。

  印度《每日电讯报》刊登印度国家应用经济研究理事会前总干事S.L.拉奥的文章,提醒莫迪不要低估和误判一个“暴躁民主国家”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要“少说多做”。拉奥援引英国《经济学家》杂志8月29日的一句报道——“灯光,照相机,就是不行动!”——来表达他对印度改革不力的失望情绪。他认为,在莫迪上台之前的许多年,印度已错失许多机遇,比如缺乏统一行动且腐败猖獗。拉奥说,莫迪是一位伟大的演说家,能使所有地方的听众为之着迷,他提倡的所有措施都意在加快印度的经济增长,他希望印度摆脱尼赫鲁式的社会主义和甘地式的国家控制,让印度以市场为导向。但印度已浸淫了60多年根深蒂固的国家意识形态,莫迪进行的不仅是一次改革,更像是一场革命。

  在拉奥看来,与莫迪曾治理过13年的古吉拉特邦不同,印度是一个集各种既得利益集团、权力中心、肆无忌惮的政治和商业利益、种姓和社会团体于一体的“雷区”。作为总理,莫迪的强悍个性和能言善辩有时反成为劣势。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