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嬗变

30.05.2014  10:02

萍乡,江西和华东的“西大门”,素有“湘赣通衢”、“吴楚咽喉”之称,是江西省重要的商贸、旅游、文化城市,曾经的“江南煤都”。萍乡人文厚重、历史光荣,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中国少年先锋队的诞生地、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和主要爆发地。

褪去光荣而厚重的历史华光,因为特殊的市情,进入新世纪以来,萍乡“两老一枯竭”(革命老区、百年老工矿、资源枯竭)后遗症逐渐呈现。2008年3月,萍乡被列为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也就是那一年,萍乡全面打响城市转型战役。6年鏖战,萍乡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嬗变,全市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发展方式快速转变,结构调整明显优化,资源效益明显提升,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残疾工作示范和先进单位、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等称号。

目前,萍乡转型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宝贵的机遇和新的严峻挑战,萍乡转型发展之路如何走?萍乡市委、市政府提出“一二三四五”总体思路,即:坚持一个主战略:城市转型;实施两大工程: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民生工程;促进三化互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建设四个城市:江西省重要新型工业城市、现代消费型城市、赣西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城市、赣湘边际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打造“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区、民营经济领先发展区和高铁经济引领三化互动区”;实现五个萍乡:创新萍乡、绿色萍乡、幸福萍乡、文化萍乡、活力萍乡。

2014年,萍乡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财政总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外贸出口增长8%,利用外资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

党建篇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高起点谋划 高标准启动 高质量推进

自2月19日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萍乡市委按照“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的工作要求,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启动、高质量推进,全市4个市级班子、101个县级班子、4106个基层党组织已全面启动、进展有序、成效初现。主要体现在:

领导带动,以上率下。市委始终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带头作出示范。3月中旬以来,市领导带头开展“入户结亲”、“下访听诉”和“开门纳谏”活动,广泛征集基层干部群众对“四风”方面的意见建议,为全市各级干部作出了示范、立起了标杆。市委常委分别建立联系点,挂点联系指导1个县区、1个市直单位或两个市直单位。市委常委及相关市领导担任市委各督导组第一组长,坚持亲力亲为,带头参加调研督导工作,有效传导压力、激发动力。

典型引领,突出特色。充分发挥龚全珍这个全国重大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将“学习龚全珍,争做贴心人”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在全市动员大会上,邀请龚老上“第一课”,拉开活动序幕。向各县区、市直各单位、各乡镇街发放龚全珍先进事迹报告会实录光盘、《龚全珍日记选》精编读本,精心编排以龚全珍先进事迹为主题的话剧《老阿姨》和广播剧《本色》,并以演讲、征文、学习座谈等形式进一步深化“学习龚全珍,我该怎么做”大讨论系列活动,在全市推广建立“龚全珍工作室”300多个,引领广大干部群众全方位学习领会龚全珍精神。

敞开大门,广纳谏言。各县区、各单位普遍开展“入户结亲”、“下访听诉”、“开门纳谏”活动,“面对面”、“心贴心”与群众交流,多渠道、多层次听取群众意见。目前,全市共有1.9万余名党员干部下基层“入户结亲”,结对帮扶8万余户,各级党员发放连心卡片8万余张,发放公开信17万余份。通过网络在线访谈、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个别谈话等方式,全市共收集到各方面意见建议12819条,梳理“四风”方面问题3858条。

边查边改,初见成效。各县区、各单位分门别类建立整改台账,认真梳理汇总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诉求,落实整改责任、完成时限等。安源区针对社区居民提出跑腿多、手续繁杂、办事不方便的问题,探索并健全完善了“两下沉、三畅通”工作机制,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出台了“6+N”的系列改革措施,镇街和村一级的公车改革已全部到位。芦溪县针对群众反映诉求难的问题,在全县建立了“民心民声互动平台”,做到诉求受理有系统、分派诉求有告知、诉求办理有监督,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分类指导,压茬推进。全市不同层级活动开展单位依照压茬15天左右时间做好总体安排,切实把握好时间进度。按照中央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要求,初步排查确定整顿对象80个,正在边整顿边开展活动。芦溪县下大力气破解村级党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难题,创新提出了“四个三”工作法,即:坚持“三个突出”,组建“三员队伍”,开好“三类会议”,组织“三评活动”,这一做法得到了中央书记处书记赵洪祝的批示,并在《中央纪检监察报》头版头条、《江西日报》头版头条进行了报道。

开放篇

“东融西接”大开放 先行先试抢先机

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后,全国和江西掀起了新一轮大开放、大发展的热潮,我省昌九“双核”、赣南苏区、东西“两翼”和吉泰走廊等地都涌现出勃勃生机。

萍乡“背靠南昌,坐东朝西”,位于赣湘交界,素有“湘赣通衡”、“吴楚咽喉”之称,西面有长株潭城市群,东面有新宜萍城市群,具有承东启西的独特区位优势,具有打造长株潭两型社会配套改革试验区和支持赣西经济转型加快发展两大战略的叠加优势,现在又享有受“京广”、“沪昆”两条高铁辐射的交通优势。作为湘赣边际区域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萍乡大胆提出先行先试,抢占赣西经济转型发展的制高点。

确立了“东融西接”大开放思路。2013年,萍乡提出设立“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重要战略决策,这一构想已被纳入国家发改委编制的《赣闽粤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并被列为我省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九大重点平台之一。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一期总体布局为“一区两园”,先行分别布局“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湘东园区”和“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上栗园区”。其中,湘东园区以湘东陶瓷产业基地为依托,以老关镇为中心,沿320国道向西拓展,在湘东区辖区内,紧靠湖南醴陵市东富工业园规划出约15平方公里,作为产业对接平台。上栗园区以上栗县花炮产业聚集区为依托,以金山镇为中心,沿319国道向西北拓展,在上栗县辖区内,紧靠湖南浏阳市大瑶镇规划出约15平方公里。后期将朝着“一区跨省多园”运作模式发展,向实行“共同管理”的区域管理模式迈进。在划清各自土地范围的基础上,“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平台内,双方将充分发挥两省、两市现有优惠政策和试点,可以承载对方的所有项目,或者优惠政策向对方开放,不受行政体制机制的限制,变互相竞争关系为互相合作关系,实现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合作。

确立“一轴两核多组团”重大战略,实现“一年出亮点、两年出轮廓、三年见成效”目标。“一轴两核”是萍乡市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一号工程,是新一任市委班子提出的,它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要,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继往开来,大刀阔斧地开新篇、干事业、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一轴”即依托城市、产业、交通的独特优势,着力构建320国道百里经济带,打造以先进工业陶瓷和电瓷、粉末冶金和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等为主的城市经济带,同时布局十大城镇组团建设,促进产城融合;“两核”,即加快打造8.7平方公里的玉湖新区和14.27平方公里的田中新区,把“两核”建设成为萍乡的现代都市区。“一轴”的本质内涵:特色是以产促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三化互动、城乡统筹,核心是强化科技驱动、打造特色产业,关键是推动区域内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和产业互补对接,目标是走出一条萍乡转型发展的新路。“两核”的特色是中心城市加速崛起,中小城镇竞相发展,中心城市与中小城镇功能配套、产业衔接、各具特色、相得益彰,核心是推动各类要素加速汇聚,关键是破解资金、土地、体制机制难题,目标是建设萍乡人民宜居宜业的新都市。

实施“招大引强”和“四个对接”。以产业招商、重点招商、科技招商三大招商方式为突破,对接央企、外企、科企、民企,落实好《产业招商三年计划》,2014年至2016年,力争引进省外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700个,三年累计引进1100亿元,年均增长15%;利用外资三年累计引进外资8.3亿美元,年均增长10%。通过“招大引强”和“四个对接”,促进全市一、二、三产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

此外,萍乡市还以城市为平台,以产业为动力,以科技、金融、文化、信息为支撑,正着力加快推进实现萍乡城北大融合区建设构想。

链接

2014年3月28日,在首届赣西经济转型加快发展区域合作会议上,萍乡与新余、宜春签订了赣西三市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并推出了9个首批共同合作项目。

4月10日,萍乡市政府与湖南株洲市政府在株洲市举行对接洽谈会,双方达成《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萍乡突破省际壁垒、加强周边合作深化改革迈出了坚实一步。

5月13日,萍乡市政府将与湖南株洲市政府在萍乡正式签订《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道德篇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爱无疆 润物无声

近年来,萍乡以公益广告宣传为载体,加大中华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的传播力度,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以志愿服务活动为平台,注重老区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薪火相传,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以“最美萍乡人”推荐评选为抓手,放大“好人效应”,凝聚和传递正能量,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全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萍乡市的城市广场、公园绿地、公交站亭、服务窗口、居民小区、建筑围挡上,一幅幅“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随处可见。这些公益广告,紧扣中央主题,突出萍乡特色。该市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集发布规范道德行为、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与人民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交通、食品安全等不同专题的公益广告,并将主题与设置场所有机结合。同时,结合萍乡好人评选活动,设计制作龚全珍、杨斌圣、肖玉玲等萍乡道德模范系列宣传海报,紧扣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主题,设计制作“学习龚全珍 争做时代新雷锋”系列户外公益广告,此外,还将公益广告融入文明餐桌、道德讲堂、志愿服务、诚信建设等重点工作和市民日常生活之中。同时,该市整合媒介资源,实现了公益广告宣传全覆盖。为加大公益广告的辐射力度,促进公益广告常态化,萍乡市依照中央、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有效汇集各县区、市级部门单位的职能、资金、力量等资源,完善工作机制,使公益广告成为提升市民道德素养的新阵地。

萍乡市还坚持把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实践平台,大力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近年来,萍乡市广泛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常态化。该市将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日程,成立了市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市形成了多层面、多群体的志愿者队伍;建立了优秀志愿者、优秀志愿服务组织、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评选表彰机制、困难优秀志愿者帮扶机制;建立“志愿服务基金”,筹集资金300多万元;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志愿服务中心和萍乡市志愿服务孵化基地,建设了萍乡市志愿服务网。在抓好志愿队伍建设的基础上,萍乡市注重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加强规划引导,提升机构组织和个体成员的服务能力与水平,建立、推动各类志愿服务社会组织搭建内部管理体系,实现自主运行、自我管理、专业化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市23个社会公益志愿组织和200多支文明单位志愿服务队,已经形成了青少年心理关怀、留守儿童关爱、农民工关爱、空巢孤寡老人关爱、孤残儿童关爱、文明交通劝导、文明创建宣传、文化体艺指导、山川河流保护、社会治安维护、义务献血、应急救护等十多个专业志愿公益品牌。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志愿服务队伍260余支,志愿者人数达9.4万人,有1人获得全国优秀志愿者。

近年来,萍乡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广泛开展了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选表彰、学习宣传活动,有力促进了全市公民道德建设工作。为抓好“好人”推荐评选活动,萍乡市建立了“萍乡好人库”, 将部门、单位评选的优秀党员、优秀教师、优秀志愿者、劳动模范等先进典型纳入其中,开启了“最美萍乡人”推荐平台和“最美萍乡人”推荐箱,发动全市人民群众,主动发现推荐身边好人。在此基础上,将全市推荐评选出的“最美萍乡人”作为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推荐和社会宣传的重点,争取更高荣誉。举办“最美萍乡人”评选表彰活动,把这些平民楷模请上前台,聚焦他们平凡而又感人的事迹,为全市干部群众树立了学习榜样,使全市保持了学习、崇尚、争当道德模范的热潮,树立了萍乡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品牌。为了让好人有好报,萍乡市还通过建立帮扶机制,礼遇身边好人。该市通过社会捐赠、募集的方式,建立了“好人帮扶”专项基金,对“最美萍乡人”年度人物、提名奖及季度人物,对生活困难或因突发事件导致生活困难的好人,以及需要帮扶的对象,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或资助。深化“好人”评选,放大“好人”效应,“最美萍乡人”推荐评选活动已成为萍乡精神文明建设的品牌。截止今年3月,萍乡市先后有1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3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6人荣获“省道德模范”;3人入选2013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和“身边好人·温暖中国”候选人,其中1人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1人入选“身边好人·温暖中国” 十大人物,28人上榜“中国好人榜”,8人上榜“江西好人榜”;30人荣获“市道德模范”及“市道德模范提名奖”。其中全国道德模范,扶贫助困60多年的龚全珍老人还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亲切接见。

创建篇

让城市更美丽 群众更幸福

自2007年开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以来,萍乡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它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高位推动,创建已取得很大成效,成功跻身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全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等行列。去年12月,萍乡在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位列全国提名资格城市第8名,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数测评位列地级提名资格城市第24名,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成绩再创佳绩,得到国检组及中央文明办、省文明办的高度评价和一致认可。

为让创建持续深入开展,萍乡市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工作机制。该市进一步强化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人大、政协督查指导,文明委组织协调,党政部门各负其责,群团组织密切配合,新闻媒体引导推进,城乡联动,军警民共建,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的创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该市还建立健全了长效机制,将全市划分成若干个创建工作责任区域和专业线,形成全市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强有力片网联创共建机制。同时,不断建立健全创建投入保障机制,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建立了志愿者服务基金和道德模范扶助基金。此外,萍乡市还把创建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健全了失职丢分问责机制,领导定期调研、媒体全面监督、群众即时反映相结合的监督体系等一系列创城工作监督推动机制。

除了机制的健全,群众的广泛参与也为萍乡创建增光添彩。该市进一步探索激发广大市民参与创建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方面,加大创城宣传力度,在社区、企业、学校等深入开展宣传工作,用鲜活事例让大家了解创建工作对于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推动人们自觉、自愿支持、参与创城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一系列群众欢迎、实效性强、影响广泛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塑造热爱生活、崇尚文明、追求卓越的良好社会风尚,引导大家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用崭新的形象,构筑起美好家园的靓丽风景。

创建文明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萍乡市广大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和共同责任。当下的萍乡,正持之以恒地投入到各项创建工作当中,为建设幸福萍乡、美丽萍乡而不懈努力!

链接

2014年5月6日,萍乡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部署大会,吹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冲锋号。该市要求,今年11至12月萍乡将迎来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最后的抽查测评,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尽早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部署安排,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战精神,以高昂的工作状态,咬紧牙关,举全市之力向全国文明城市发起总攻,重塑萍乡道德文化高地,提振萍乡发展信心,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信用篇

以信用来联动政银企关系 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一马当先

通过大力推进政银企之间和谐信用关系的建立,实现政银企多方合作共赢,全面深化金融改革,是这座昔日“江南煤都”为建设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现代消费型城市注入的新生强劲动力,是摆脱资源衰竭宿命的一大勇敢探索,是打造全国首批国家级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和江西省金融改革发展先行区的一大创举!

近年来,萍乡市启动了政银企合作银团贷款工作,向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推介前期精心筛选的重大项目。目前,有工商银行江西分行、农业银行江西分行、中国银行江西分行、建设银行江西分行、邮储银行江西分行、中信银行南昌分行、省农信联社、南昌银行、赣州银行、北京银行南昌分行等10家省级银行机构拟(已)与萍乡市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意向信贷额度共计834亿元;萍乡市银行业机构拟贷款支持的重点项目共计276个,拟贷款金额503亿元,其中,银团贷款项目95个,拟贷款金额352.17亿元。

以信用来串联政银企关系,是萍乡市的大智慧。至今,萍乡连续五年成功举办全市政银企合作签约会。其中,2011年达成了371项投资意向,协议贷款金额155.86亿元,实际履约率达100.54%;2012年达成了515项投资意向,协议贷款金额达142.88亿元,履约率100%;2013年达成签约意向990份,合计金额193.73亿元,履约率100%。去年,萍乡市本外币存款余额623.4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380.82亿元,人民币贷款增速19.5%,排名列全省第六,在四个地域较小地市中位列第一;中长期贷款增速26.84%,列全省第一;新增存贷比达77.19%,创2010年以来新高;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2.3亿元,同比增加25.9%。

链接

2014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将萍乡列入首批全国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该市成为全省目前唯一被列入试验区的城市。

今年2月20日,萍乡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及“一轴两核多组团”项目建设政银企合作集中签约会在省会南昌成功举行。萍乡组织各项目单位与多家金融机构充分对接沟通,与银行业机构达成503亿元贷款合作意向,涉及276个具体项目,签约规模创萍乡之最,在江西省名列前茅。

旅游篇

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

“萍”水“乡”逢 缘聚天下

萍乡有“红、绿、古”三色旅游资源丰富、品位高雅且富集度高。

武功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遗产,是集山岳风光、云中草原、生命养生、户外运动和宗教文化于一体的旅游休闲胜地。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国家4A级景区。安源是中国近代工业先驱、中国工人运动策源地、秋收起义爆发地,革命纪念地和革命文物不胜枚举,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和全国百个红色经典景区之一。

杨岐普通寺系我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杨岐宗祖庭。萍乡傩是中华傩文化中重要的一支,傩面具、傩舞、傩庙“三宝”俱全,素有“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神”之说。有“天下第一洞”之称的孽龙洞,生动展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地质地貌。

此外,萍乡还有宜居宜业的田园风光,使得乡村休闲旅游得到迅速发展,涌现出了麻山幸福村、东阳生态村、毛家湾文化村、梦蝶山庄等一批独特魅力的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

萍乡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推进城市转型、打造消费型城市的主抓手,把景区放在和园区、城区三区共同推进的战略地位,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总督导、市长任组长的市加快发展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旅游发展“六大工程”工作平台,将旅游工作纳入县区政府目标管理考评体系,高位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萍乡市旅游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城市转型、绿色崛起”为主题,以打造“武功山为龙头,安源、杨岐为两翼”的旅游发展格局为主线,以武功山5A级景区创建为重点,继续实施旅游工作六大工程,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做强宣传促销,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大力扩大旅游消费,大力加强行业管理,全市旅游业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的良好的发展势头:成功承办了赣西旅游区域合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萍乡、宜春、新余三地率先携手共同打造赣西旅游经济圈,先后在上海、长沙、南昌举行了赣西旅游推介会,与当地政府和旅游企业签订了旅游合作协议,取得了显著效果。同时,继续加强与武汉、黄石的旅游合作,签订了《“武汉—黄石—萍乡”三地旅游合作协议》,三地将开展“汉冶萍”工业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编制和推介“重走汉冶萍”跨省精品工业旅游线路,共同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

今后,萍乡市将紧紧围绕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四个定位,把发展旅游经济作为打造消费型城市的龙头和引领,以“一头两翼、首尾呼应”发展格局为主线,以“萍水乡逢、缘聚天下”为旅游品牌,将萍乡建设成为赣湘区域旅游中心城市,“长三角”、“珠三角”、“中四角”等区域的休闲后花园和全国著名的旅游度假目的地,迈进全省旅游强市行列。

其主要着力点,便是打造“一头两翼三区”旅游目的地体系,以大品牌做响旅游影响力。主要目标是:将武功山建成萍乡旅游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打造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经典旅游景区;将安源景区建设成为红色历史文化、近代工业文明和中心城市旅游核心,将杨岐景区建设成为全国禅修、养生、休闲、度假、科普的宗教文化名山,将安源、杨岐打造成国内知名的精品旅游景区;将芦溪县打造成全国著名的现代旅游胜地;将莲花县打造成全国著名的“莲花之乡”;将湘东区打造成全国著名的乡村旅游度假区。实施“双5A”工程。力争武功山2015年创建为国家5A旅游景区,安源景区2017年创建为国家5A旅游景区,杨岐山景区、莲花荷花博览园2014年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打造3个以上省级旅游强县和旅游重点县;建设8个以上国家4A级旅游景区,10个以上4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2个以上五星级饭店和一批四星级饭店。

工业篇

传统产业柳暗花明 新兴产业强势崛起

工业是萍乡的命脉。萍乡牢牢把握主攻工业方向和坚定不移地走产业兴市之路,按照“工业发展园区化、园区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集约化”的工作思路,加强产业园区平台建设,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推动经济转型。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通过实施“138361”工程,力争到2016年使冶金和机械制造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00亿元,使陶瓷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0亿元,使花炮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使新能源、新材料等6大产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

近年来,萍乡以壮志断腕的决心对以“黑、白、灰、红、金”为主的煤炭、陶瓷、水泥建材、烟花爆竹、钢铁等五大传统产业进行全面改造升级。该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化解产能过剩要求,坚持化解产能过剩与延伸产业链相结合、与“上大压小”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与对接央企相结合,大力提升冶金、煤化工、陶瓷、电瓷、水泥等传统产业发展水平。通过优化重组,促进了钢铁、水泥、玻璃三大产能过剩行业优化升级。坚持靠大联强,引进行业航母,电瓷、工业陶瓷产业逐渐由低端向高端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当前,萍乡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机,后劲增强。

同时,萍乡市还不断优化发展路径,调整产业结构,将粉末冶金、环保产业、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非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确定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当前,萍乡市正积极招大引强,瞄准国内外500强、跨国公司等大型企业,多次赴珠三角、长三角、长株潭等地区推进重大项目合作,重点推进了中节能投资80亿元的节能环保领域全方位合作项目;推进了比克电池与中煤科技合作建设油电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生产项目。这些年,该市先后出台《金融机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萍乡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投资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印发2012年萍乡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投资引导资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萍乡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投资引导资金项目申报评审实施暂行规定》等文件,提出着力构建科技、金融、人力资源等十大服务保障体系,科学引导十大产业集聚发展,着力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从2012年开始,财政每年将拿出5000万元作为萍乡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引导资金,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领衔高新技术项目,全市近年共引进院士、博士以上高尖人才100多名,通过这批高层次人才带成果项目来萍创新创业,形成了“院士经济,博士产业”蓬勃的发展基础。2013年,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有规模以上企业122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5亿元,占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的27.3%,同比增长13%。 且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全市全部工业项目个数的32%,完成投资额160.43亿元,占全市工业完成投资的26%,成为推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劲引擎。

链接

2014年1月22日,江西省粉末冶金产业基地授牌仪式在上栗县赤山工业园举行。

萍乡粉末冶金产业具有较强的发展优势:一是工业经济基础良好。该市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中有八大产业是与粉末冶金产业密切相关,陶瓷生产工艺与粉末冶金制品生产相同,能够与粉末冶金产业相结合。该市现有装备制造产业为粉末冶金的应用提供了潜在需求,具备培育粉末冶金产业的肥沃土壤;二是产业资源条件较好。萍乡的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铁等36种,煤炭远景储量达8.52亿吨,铁矿储量更高达6760万吨,为发展粉末冶金产业提供了铁和铜等主要原材料的供应;三是交通区位优势突出。萍乡处于我国南北纵向的京广、京九铁路和东西横向的沪昆高速铁路、浙赣铁路、吉衡铁路以及与此铁路全方位伴行的高等级公路组成的运输通道的形心地带,杭南长高铁客运专线贯穿萍乡,距湖南长沙、黄花机场仅一小时车程,距省会南昌2小时车程,长株潭地区已成为国内重要的汽车整车制造和零部件生产基地,为该市粉末冶金产业近距离对接市场提供了便利。

近年来,萍乡市紧紧围绕建设全国最大的粉末冶金产业基地的目标,将引进和培育粉末冶金先进制造产业作为当前重要的产业发展战略之一,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打造产业平台、完善配套服务、加强招商引资等全方位快速发力,已吸引数十家企业落户或达成投资协议,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江西省粉末冶金产业基地现有大小粉末冶金生产企业18家,其中投产的企业有4家,在建企业14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4家。

粉末冶金产业,正成为萍乡经济的明日之星。 


江西建工一建公司承建项目荣获2014年华东片区示范样板工程
   由江西省建工集团一建公司承建的“南昌市第三医建设厅
赣县江口入列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镇
    近日,记者从赣州市委农工部了解到,建设厅
积极作为 推进城乡建设事业发展——访抚州市建设局局长张冲林
    2014年,抚州城乡建设事业取得佳绩:全市建筑业发展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十二五”发展目标,并实现建筑企业荣获中国建设工程最高奖“鲁班奖”零的突破;代表江西省参加了住建部组织的全国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大检查,赢得专家好评;获批中国传统村落9个,在全省设区市中排名第一;市中心城区实施91个重点项目,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市城镇化率比上年提高1.建设厅
南昌2.8万户家庭申请公租房
    为期近2个月的南昌公租房申请工作于近日结束。2月11日,记者获悉,南昌5900余套公租房吸引约2.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