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一村庄山体滑坡一年未治理 争取明年初立项

16.06.2015  11:45

老屋旁的巨石。

    5月27日,突如其来的暴雨划破村庄的宁静。萍乡市安源区高坑镇茶亭贺家湾村干部刘建清急匆匆地来到村民李世群家门前大声呼喊发出警报。不过,此时的李世群已搬至15公里外的萍乡市区租房居住。

    2014年,萍乡“5·25”暴雨中贺家湾30多名村民的6幢房屋受山体滑坡、塌陷影响,出现墙体开裂、地面沉降,其中3幢房屋被定义为危房。让受灾村民不解的是,尽管技术人员多次前来勘察调研灾情,但一年过去,除了在山体裂缝上蒙上一层薄膜外,再未做其他防护措施,只是在暴雨天气时要求村干部通报提醒村民。

    “村民只能投亲靠友,有的至今在外租房。”5月29日,多位受灾村民面对记者,说出了自己的无奈。

     山体滑坡威胁村庄

    贺家湾山脚的李家老屋,曾是一个能容纳11位亲人的安居之所。由于去年那场罕见的暴雨,老屋背后出现山体滑坡、塌陷。

    “2014年5月25日,下了一整夜瓢泼大雨。26日一早去后山查看,发现大大小小的裂缝十几处,最宽的近一米。”房主李世群至今心有余悸,一块直径超过1.5米的巨石滑坡后离厨房不到1米。

    5月29日,记者看到两层的李家老屋,靠山外墙已有多处开裂现象,有的裂缝甚至从一楼延续到地面。在次卧,记者看到布满青苔的房间已明显发生沉降。“灾害发生后,镇里领导三番两次提醒房子属于危房,不能再住人,必须搬出去。”去年6月初,受灾严重的李世群、赖运华和曾凡超三家人被通知搬进老村委办公楼。

    “老村委办公楼空闲多年,长满杂草,根本不适合住人。”无奈之下,村民赖运华仍独居受损的家中,儿子外出打工。李世群全家11口人则搬进哥哥李世刚当时在建的新房。记者看到,一年多过去,房子只是简单地刷了外墙,装上木门,居住条件简陋。

     裂缝仅蒙上一层薄膜

    29日中午,在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贺家湾后山。正值雨季,土壤湿润松软。在李世群家老屋一侧,一块巨大的岩石距离厨房不足一米,仅靠一根木桩支撑。“2009年建房时,这块石头离厨房有两米,去年暴雨过后,由于滑坡距离就变成一米。”李世群说,为了安全,就用一根粗木桩抵住。“但谁都知道,要是哪天再发生滑坡,巨石会轻易地压碎房子。

    记者了解到,发生山体滑坡后,包括省国土厅、萍乡市国土局、安源区地质矿产勘查局曾多次派出技术队伍对受灾情况进行现场勘查。今年4月,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进行地下钻探,并提取了地下岩层样本。

    虽说如此,问题并未解决。“一年多过去,希望变成了失望。”村民赖运华坦言,去年7月,按照镇里的要求,只是简单地对山中裂缝铺上一层塑料薄膜,说是防止渗水。

     争取明年立项治理

    “镇里财政紧张,没有向村民发放地质灾害补贴,但镇政府已将茶亭村的情况逐级上报,申请建设滑坡防护工程。”29日下午,高坑镇镇长刘家水向记者出示与省地质环境检测总站签订的治理工程勘察设计合同。

    “去年那场暴雨后,高坑镇多处受灾,其中江背一组、茶亭贺家湾组山体滑坡、塌陷情况较严重。为了全面了解受灾情况,镇政府与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达成相关协议。”刘家水介绍,单两地勘查设计费用,镇政府开支就超过16万元。

    “我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可得到省一级财政拨款,但需要提交具备相关资质单位勘察后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当地政府向省国土厅和财政厅提出申请,再由专家组评定是否同意立项。”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令人惋惜的是,高坑镇江背湾滑坡治理项目方案设计于去年12月13日得到省国土厅的批复,而几乎同时上交的茶亭贺家湾滑坡治理项目因“测绘面积不准,需进一步完善”等原因未得到批复通知。

    刘家水坦言,山体滑坡、塌陷严重影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江背湾滑坡治理项目招标工作完成,6月即可开工建设。贺家湾未得到批复,就意味着暂时无法获得财政拨款和技术支持。

    5月29日下午,记者从安源区地质矿产勘查局得到的回复是,多个部门正共同努力,争取在2016年年初获得批复。记者 刘 斐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