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农产品一条街“名存实亡”相关人士建议挖掘“土货”商机

01.07.2014  12:05

  5年前,“萍乡市名特优农产品一条街”正式开街。开街当天,现场彩旗飘飘、街边摊点林立,萍乡一些农产品企业进驻这里,当地农产品在这里展销。截至今年6月底,这块“名特优农产品一条街”的金字招牌整整挂了5个年头。但是,与开街时的火热场面相比,现在的“农产品一条街”不见商贩身影,整条街道冷冷清清,剩下的几家经营农产品的商铺也是生意萧条。针对这种现状,有关人士建议,相关部门完善摊点等经营设施,吸引农村商贩入街救市。

  曾经

  5年前开街红红火火

  “萍乡市名特优农产品一条街”位于该市开发区金陵东路。

   2009年6月29日,萍乡市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一条街正式开街营业。当天,这条街道人头攒动,街道一旁设置了不少临时性摊点,摆放着各种农产品。在开街当天的农产品展销会上,一些企业将自家种植的罕见农产品,比如几斤重的苦瓜、超长辣椒等搬到了现场,诱人的瓜果蔬菜、绿色环保的“土产”、“特产”当场博得市民的青睐。

  为了“做热”这条农产品商业街,位于同一条街道末端的该市农业局特意腾出了临街的办公用房,免费提供给10多家名特优农产品企业作为展示厅使用。当时,一些企业主雄心壮志地表示,企业将借助“这条街”和这个新的营销平台开拓市场,提高当地名特优农产品知名度,让当地的农产品走向全国,做大做强农村经济。

  如今

  “农产品一条街”生意清冷

  “萍乡市名特优农产品一条街”是一块金字招牌,所谓“”是指有名气,“”是指有特色,“”是指质量有保证。

  6月30日,记者在“萍乡市名特优农产品一条街”看到,曾经的热闹场景早已消失,街道两旁空无一物,除了有三三两两的车辆从这条街道通过以外,街道没有商贩,也不见农产品的踪影。如果不是在街道的末端——该市农业局办公大楼临街的几个店铺里还能看到一些农产品,这条街道可能真是“徒有虚名”了。 在该市农业局办公楼的临街商铺里,一名经营农产品的店主介绍,现在的生意很不好,一个月下来,店里的总销售额仅有几千元。旁边店铺的一位店员说,这个店铺只是当成仓库使用,将农产品储存在这里,起个展示作用,其他分店要拿货,便可到这里来拿。

   有关人士表示,“萍乡市名特优农产品一条街”从开街至今,这块金字招牌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调查

  5年来仅举办过一次展销会

  当地一位居民说,这条街徒有虚名,这么多年来,除了开街时有关部门搞了一次农产品展销会以外,后来就再也没有热闹过,也没有再举行过农产品展销会。

   萍乡市农业局农村经济指导科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当时开街时,确实非常热闹,效果不错。但因为费时耗力,又没有固定的摊点,所以那次农产品展销后,农业部门再也没有在这条街上搞过农产品展销活动。

  萍乡市农业局有关人士坦言,这条街的现状与这一名称有点不相符,甚至名存实亡了。这位人士分析,今天这种清清冷冷的市场景况,主要原因是这条街道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又是一条断头路,不仅人流量很少,而且街道两旁都是一些政府单位和部门,没有店铺等经营场所。

   据了解,为了农产品的安全,目前该市农业部门正在引导组建一个农产品流通协会,成立一个农产品公司负责对农产品的认证,并建立一套农产品的质量追溯和信任体系,确保餐桌的安全。对于如何来抢救这条开业时红红火火的农产品商业街,该局有关人士表示,目前他们还没有做这方面的调研。

  建议

  吸引农村商贩入街救市

  据悉,萍乡城区大大小小的菜市场不少,但真正的“土货”和农产品专用市场却没有,比如土鸡蛋、各种纯天然的野菜等等,市民除了去菜市场碰运气,没有更好的地方可以选择。

   针对名存实亡的“萍乡市名特优农产品一条街”,当地有关人士表示,要做好一条农产品商业街,首先要有硬件设施,仅有临时性摊点很难做大做久。该人士建议,在不影响城市环境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可以在合适的路段两旁,建一些美观的小板房或小木屋,专供农户销售农产品。这条街除销售“名特优”农产品,还可销售纯天然的“土货”,有关部门将一些知名农业企业和特色农产品引到这条街上的同时,还可将一些农民商贩引到这条街上来做生意,将这条街做成“名特优农产品一条街”的同时,也要将它做成当地著名的“土货一条街”。这样才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方便城市居民买到纯天然的“土货”和农产品。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