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方便”更方便——萍乡市民生工程项目巡礼·旅游厕所篇

07.03.2016  20:07

  木栈道、白栏杆、斜坡屋顶、中式窗套和实木贴面等不仅体现了竹林小屋的特点,也凸显就地取材的理念;室内则有干燥卫生、设施齐全且布置温馨的母婴室;除了配备洗手液,还免费提供纸巾和针线包……这不是林间别墅,而是位于我市孽龙洞后山景区的一处24小时开放的星级旅游厕所。据了解,在我市各大景区,这样的星级旅游厕所不止一处。


  去年年初,国家旅游局发布消息,在全国范围内发起“旅游厕所革命”,提出在2017年实现旅游景区等地的旅游厕所全部达到A级标准。旅游“厕所革命”号角吹响后,我市高度重视,瞄准目标任务,从组织领导、部门联动、责任落实、措施保障、调度督查等方面着手,全力推进旅游“厕所革命”。


  市政府将旅游厕所建管工作纳入我市重点民生工程,每月调度、通报一次进度,并以考核指标的方式推进工作进度。为促进各地旅游厕所尽早开工,我市筹措列支了600万元旅游厕所建管专项资金;各县(区)、景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以及各经营管理单位根据建设任务,列出一定资金补助所属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在落实配套资金的同时,国土、财政、发改、税务、城建等相关部门在财税、土地等方面也给予了支持。


  2015年,我市纳入国家建设计划的旅游厕所55座,其中参与“先锋行动”的厕所22座,目前,新建、改建旅游厕所全部动工,完工47座,动工率100%,完工率85.45%,“先锋行动”22座厕所完工19座,在建3座,在建厕所均完成主体建设,正处设施设备安装、调试的后期阶段。另外,我市自我加压,增加了旅游厕所建设任务8座,按照现行每周倒排建设进度要求,目前已全部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这批厕所均根据国家今年刚发布的《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进行建设,基本都达到A级旅游厕所标准,部分景区旅游厕所达到2A、3A级标准。


  旅游厕所是旅游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景区,甚至是一个地区的重要窗口,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旅游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市自启动旅游景区旅游厕所改造提升工作以来,厕所的档次和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在山门、金顶和中庵等重点区域建设厕所15座,其中AAA级厕所11座;安源锦绣城充分挖掘景区文化,融合锦绣城明清建筑风格,整治改建景区内厕所2座,新建萍乡市标志性AAA级旅游厕所1座,目前,景区厕所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杨岐山景区秉持生态、自然、绿色理念,建设环保、节能型旅游厕所7座,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


  旅游厕所不是专属于旅游景区公共厕所的称谓,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当下,游客的活动范围不再仅限于景区景点,城市本身也成了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目前,我市各县(区)广场、旅游集散中心、旅游营地驿站、乡村旅游景点、旅游餐饮娱乐购物点等地的旅游厕所建设同样进展顺利,新建和改扩建了一批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旅游厕所。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将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厕所工程:各地在智慧旅游、自助导游手机APP软件和旅游网站上将融入旅游厕所便民指南,解决寻厕难问题。


  根据全市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三年行动计划,我市三年内将新建、改扩建120座旅游厕所,全部达到1A级以上(含1A级)标准,其中2A级以上旅游厕所占30%,3A级旅游厕所占10%。到2017年底,力争基本消除旅游景区内外环境“脏、乱、差”现象,旅游厕所达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要求,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景区环境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营造舒适、美观、畅通、安全、有序的旅游氛围,使全市旅游景区形象、品位、环境都能得到更大的提升。

编辑:严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