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25.12.2015  13:59

  ●萍乡市政协调研组

  为应对已经到来的老龄化社会,探索萍乡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路径。近期,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和有关部门对该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截止2014年底,该市60周岁以上老人达2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72%,到2020年60周岁以上人数预计超过30万人。经过走访,调研组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公办养老机构仅仅能解决部分五保老人的入住,民办养老机构尽管起点较高,势头较好,但急需激活,才能解决公办负荷不起,民办担当不来的现状。究其原因,发现政府角色定位不准、社会养老扶持政策落实不力、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差距较大、养老服务机构经营运行缺乏保障、服务队伍专业程度较低。养老事业抓得好,将是一项大有可为的产业,否则,将成为政府的重大“包袱”。因此,要变压力为动力,力促养老“包袱”转化为“市场”。

  充分认识养老与就学、就医同等重要。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该市“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养老服务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随经济的增长而增长;养老服务目标列入各级政府年度政绩考核内容;成立养老事业发展领导小组,配强专门管理机构。加快制定该市养老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将各类养老机构、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建设布局,列入住宅小区配套公建项目,统一规划。

  加大养老服务资金筹措和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导向、社会投入为主体、福彩公益金为补充的多元化筹资投入机制。把社会化、商业化养老服务作为化解养老“包袱”的主抓手,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养老服务项目。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通过贷款贴息、直接融资补贴、融资担保等间接投入办法,使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养老服务行业。同时,积极争取国债投资、国债转贷、国贷贴息等资金,支持发展养老服务项目,并鼓励和引导慈善捐赠资金投向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出台可操作的优惠政策,如养老机构用地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划拨或廉租或优惠出售,减免养老机构的城市建设方面有关行政、事业性规费,税务等部门要减免养老机构的营业税和所得税,优惠水、电、气、通信等公用事业收费,等等。人社、卫生部门要支持养老机构内设医疗站点或与医疗机构合作,将符合条件的纳入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医保定点范围;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拓展医养服务空间。

  大力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加快以有效保障无收入来源和中低收入老年群体基本养老服务为重点,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一要促进机构养老创品牌、社区养老创特色、农村养老辟新径,实现养老服务从基本生活照料向医疗康复、精神慰藉、法律服务、紧急援助、文化娱乐等方面延伸。二要重点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提高养老生活品质,切实解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养老问题。三要打造“十分钟”养老服务圈。建立老年人基本信息电子档案,推进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建设,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各种便捷高效的服务。

  强化养老服务行业监管。尽快研究制定养老机构建设规范、行业准入、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形成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对入住老年人实行分类管理、分区居住,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探索与商业保险机构合作,开辟养老机构经营责任险种,保障老人及养老机构的合法权益。发挥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监督评估和沟通协调方面的作用,进一步规范养老服务市场行为,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强社会养老服务队伍建设。由民政牵头,财政、人社、教育配合,尽快制定养老护理员免费职业培训和技能评定办法,以萍乡卫校和市社会福利院为培训基地,对全市所有养老护理员分期分批进行免费培训。考核合格后,由人社部门颁发从业资格证书,实现持证上岗。有计划地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快培养老年医学、护理、营养和心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有关部门应尽快实行志愿者注册制度,大力倡导“敬老爱心储蓄”,形成有效的爱心储蓄回馈机制,逐步建立以专业养老护理员为主、志愿者服务为辅的养老服务联动机制。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