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社进村种地为农民打工

04.08.2015  10:47

  今年来,萍乡市供销合作社坚持为农服务宗旨,探索经济新常态下土地(托管)服务“三农”新模式,极大增强了供销社与农民的联结。

  一是围绕“谁来种地”、“地怎么种”,探索农业生产服务新方式。面对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部分地区土地撂荒现象比较严重这个难题,萍乡市供销合作社先行先试,积极开展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探索一条公共性、合作性、市场化为农服务新路子,对愿意流转的签订流转协议,不愿流转的托管服务,自主经营的合作服务,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打造“农民进城务工,供销社进村为农民打工”的新品牌,真正做到“为农、务农、姓农”。截止6月底,市社多种方式参与土地经营权流转,流转(托管)服务土地面积达3万多亩,其中全托管土地1.85万亩,委托服务和土地入股面积2万余亩,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耕、种、管、收、加、贮、销等系列化服务。

  二是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途径。萍乡市属丘陵地带,山多田少,单田面积块小,农业机械化率低。今年来,市社以为农服务公司为牵引,以综合服务为手段,以合作社联合社为载体,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市社直属企业、县(区)供销社联合社、农民合作社和基层供销社采取多种方式参与土地流转,大力实施土地托管服务,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农民+互联网+综合服务”模式。目前,已带动农户2000余户,为800多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为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收入1000余万元。通过流转(托管),农民的收入不仅来自土地流转、出租土地,还能入股合作社,在合作社打工,真正实现了多个身份、多种收入。

  1、菜单式委托服务。根据农户意愿和服务协议,由各地为农服务中心、基层供销社或其领办的专业合作社向农户提供深耕疏松、生产资料联采直供、种肥同播、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收、烘干、储存、加工销售等一个或多个环节服务,按低于市场标准收取一定服务费用。土地种植收益全部归农户所有。

  2、套餐式全托管服务。基层供销社或专业合作社、为农服务公司和农民签订土地托管服务协议,实行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分配的全程托管服务。在土地托管服务工作中,建立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搭建信息服务平台,积极推行标准化种植,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订单农业。在湘东区,白竺基层供销社与春牛生态农业公司以及天谷育种专业合作社等组建为农服务中心,为4500多亩土地提供综合服务;上栗县强龙农资公司托管流转土地面积8000亩,对接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12家;芦溪县茂盛水稻种植有限公司种植特色水稻7500多亩,成为一家采用公司加农户模式、拥有驰名商标的粮食生产加工一条龙服务企业,公司产品“一溪”牌紫红米、香米产品远销广东、深圳、上海等地。

  3、土地入股托管服务。农民以土地入股专业合作社和公司,参与合作社、公司的经营,获得股金分红和劳动报酬。同时,有条件的农民还可以自己购置的农机具入股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农业公司和种植大户提供农机服务。

  三是围绕“供销社做什么、供销社改革怎么改”,积极探索供销社改革发展新方向。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要求,市社积极推进自身综合改革工作,先行先试,积极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启动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探索形成更多适应萍乡市农业生产特点的服务模式,推进供销社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努力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耕、种、管、收、加、贮、销等系列化服务。

  土地托管实现了供销社与农民的深度合作,增强了与农民的利益联结,延伸了服务链条,为供销社改革探索了一条新路子。下一步,市社将争取萍乡市委、市政府对供销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着力解决当前面临的融资渠道窄、人才缺乏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