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湘东区:青山绿水带来“生态红利”

24.10.2015  18:41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位于萍乡市湘东区的源洴林场,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告别了伐木经济,逐步恢复森林植被。如今让美丽的青山绿水,开始释放出“生态红利”。萍乡台记者贺丁丁报道:

来到离城20多公里处的源洴林场,满目皆是绿树葱葱、溪水潺潺,一派美丽的自然风光。林场职工廖英夫告诉记者,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有一处木材货场,每天源源不断地为萍乡建设输送木材。
【录音:最高峰的时候呢,一天呢大概有四五十个方吧,一年下来的话一千多到两千(方)左右。我按平均估算,保守估计得两万棵(树)。】
如今,在源洴林场,曾经终日忙碌的伐木场只剩下几栋废旧的厂房和长满青苔的墙柱,取而代之的是日渐恢复的森林和植被。带来这一变化的,正是2013年启动的国有林场改革。按照改革方案,源洴林场被界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成为林场的主要任务。
不能砍树了,林场干什么,职工们该何去何从?源洴林场的选择是想方设法保护好环境,将满眼的青山绿水变成取之不尽的生态资源。林场场长刘波:
【录音:通过林场改革之后,保护生态、把环境保护好,发展森林旅游业,增加职工的收入。主要是鼓励职工去搞养殖业,搞农家乐,养蜂蜜啊,养黑山羊啊这些,无偿提供资金给他们。】
在林场工作了18年的伐木工老袁,如今不仅成为了护林员,还在林场的支持下养了几十头黑山羊、办起了农家乐,一年收入比以前翻了几番。说起现在的生活,老袁颇多感慨:
【录音:这个环境不是我说好,就是来旅游的人、来参观的人都说好。我们护林也轻松了。以前那个生态还没有保护好,我们伐木的时候人更累,收入还没有这么高。】
源洴林场场长刘波:
【录音:像养黑山羊的,一年的收入可能增加到4万块钱一个人,除工资之外,另外搞蜂蜜啊、搞农家乐啊,他们的收入都是成倍地增加。】
伐木工变成了护林员,林场也成为了市民休闲的好去处。随着环境的好转,源洴林场受到了不少户外爱好者的青睐,农家乐、生态养殖业蓬勃兴起。这里先后建起了6家农家乐,境内的碧湖潭景区被认定为国家森林公园,每年带来的旅游收入超过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