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是“改”不是“增”

09.08.2016  16:11

   营改增是取消过去的营业税,改为税制更合理的增值税,绝非凭空增加一道税。要防止一些企业混淆视听、借机涨价,把减税的好政策变成欺诈消费者、自己捞一把的手段,影响这项改革的推进

  不久前,同事去青岛旅游,发现以前经常就餐的酒店涨价了,账单里除了10%的服务费,还莫名多出一笔6%的“增值税”,服务员解释是因为最近搞了营改增,但同事还是觉得蹊跷:“国家的减税政策,到消费者这里咋就成了涨价呢?
  上网一看,有同样遭遇的消费者真不少,小到街边的面包房、咖啡馆,大到知名酒店、旅行社等,都出现过打着营改增旗号涨价的事。是营改增导致企业成本上涨,必须由消费者承担涨价的改革成本吗?当然不是。
  此次营改增全面推开的试点,涉及纳税人1100多万户,营业税占原营业税总收入的比例约80%,预计今年减税的金额将超过5000亿元,减税力度和受益规模都是空前的,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承诺,营改增将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以这次涨价现象较多的生活服务业为例,年营业额5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可以选择成为小规模纳税人,取消了过去5%的营业税,改为3%的增值税,税负直接下降40%以上,这部分企业占行业的八成以上。即使年营业额500万元以上的大型酒店,也是先取消5%的营业税,再改征6%的增值税,虽然表面看税率有所上升,但因为增值税计税时要先扣除企业的水、电、燃气、设备、房租、材料采购等必要支出成本,只要管理规范,一般企业的税负水平都将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在国际上,增值税因其具有“环环抵扣、增值征税”的税收优势,避免了营业税状态下重复征税的弊端,受到普遍欢迎,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60个国家和地区开征增值税。营改增的这一“”,不仅使我国的税收制度更合理更先进,也有利于企业的分工细化和规范管理,将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实现长远发展。
  可见,无论从政策设计还是实施效果来看,营改增都是一项不折不扣的减税让利措施。税收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成本,从长期来讲,减税政策将减轻酒店餐饮等行业的整体负担,最终降低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带动价格整体下降。因此,营改增只会为餐饮酒店业提供降价空间,而非涨价压力。
  一项为行业减负的政策,为什么会让一些消费者感觉变了味?这就是精明商家的戏法:只强调营改增的“”——开征了增值税,不强调营改增的“”——取消了营业税。一边自己享受着减税红利,一边让消费者负担税收成本,商家的如意算盘打得啪啪响,却在损害消费者利益,也引发了一些公众对国家政策的误解。
  近日,国家发改委指导各地对利用营改增涨价的企业进行严厉查处,其中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丽思卡尔顿酒店等6家企业被处以总计1200万元的罚款。有关部门重拳出击,既让消费者权益得到保护,也有利于营改增的顺利推进。这类行动应该成为改革举措的一部分,对于想要趁机捞一把的企业,加大处罚和监管力度,让其偷鸡不成蚀把米。
  但是,查处商家只是第一步,根本的办法是把改革的“”对百姓讲清楚。商家涨价能得逞,说到底是利用了复杂税制改革中的信息不对称,所谓“买的没有卖的精”,涨价借税改之机频繁出现,说明公众对税制改革的了解还不深入。此次营改增,涉及与百姓较密切的生活服务、二手房交易等行业,企业多、分布广、查处难,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政策的宣传解释力度,不能仅限于把政策对商家讲明白,还要让社会公众充分知晓。众目睽睽之下,原先信息不对称的鸿沟自然会消失,商家也就再难借题发挥,利用营改增涨价的行为就会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财税改革关乎钱袋子,只有让企业和社会得到真金白银,老百姓有了获得感,才能凝聚广泛共识,最终形成“政府减税、企业降负、百姓实惠”的良性循环。深化改革,绝不仅是政府部门的事,而是整个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器,相关行业应当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改革。如果因为部分企业的短期逐利行为,延缓阻碍了改革进程,整个社会必将为此付出更大的改革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