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只有同时取消国共两党才根本解决问题

30.10.2013  18:26

  核心提示:在蒋看来,只有一种方法,即同时取消国民党和共产党,共组一个新党。

  本文摘自:《快乐老人报》2013年6月3日第16版,作者:《快乐老人报》编辑部,原题:《蒋介石曾想合并国共两党另组新党

  蒋介石取消国民党的目的,是为了和共产党共同组建一个新的大党。这是蒋介石在国共第二次合作早期的一个重大设想,但终因彼此立场迥异而夭折。

  蒋介石计划另组新党

  1937年2月,蒋介石已在考虑“开放党禁”、“吸收余党”的问题。3月26日,周恩来赴杭州与蒋介石面谈。对蒋介石不谈行政区划和军队改编,而大谈“同他(蒋)个人永久合作”,周恩来似乎感到十分突然。

  当时,蒋介石正致力于在国民党之外另起炉灶建立一个新的“大党”。据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处长,后兼三青团中央干事的何廉回忆:“1937年暮春,我第一次听人说起委员长打算在国民党内再组织一个党。夏天,一个朋友告诉我,委员长真的打算组织这样一个政党,并定名为三民主义青年团。

  蒋、周此次面谈时,新党名称尚未确定,但蒋介石抛弃国民党另建新党的计划已经启动,且认为“中国国民党”在号召力上远不如“用我的名义来号召的好”,如此,对周恩来说出“不必说同国民党合作,只是同我个人合作”这样的话来,也就不奇怪了。

  提议成立“国民革命同盟会

  在一份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周恩来将此次杭州面谈的核心总结为蒋介石的个人领袖欲问题:“总观蒋的谈话意图,中心在领袖问题……他认为这一问题如能解决,其他具体问题自可放松一些。”基于这样一种理解,延安方面同意成立包括国共两党及同意该纲领的其他党派在内的“统一的民族联盟(或党)”,并推举蒋介石为领袖,希望以此换取蒋在行政区划和红军改编问题上的让步。

  1937年6月4日,周恩来赴庐山与蒋介石再次面谈。蒋介石谈话的重心仍是中共与他个人的“永久合作”,并告诉周恩来:要实现“彻底合作”,关键在于两党组织上的统一。延安方面提出的成立“统一的民族联盟”的主张很好,但不如干脆叫“国民革命同盟会”;而且在组织原则上,也不能像中共建议的那样松散。

  西安事变后,与中共合作抗日已属必然,但蒋介石始终有两大担忧:其一,如何阻止苏联继续支持中共;其二,如何与苏联结成反日同盟,促使苏联对日出兵。如果由两党合作成立一个“国民革命同盟会”,并最终发展成一个新政党,顺势取代中共在第三国际的位置,上述两大担忧自然也就都不存在了。蒋介石对周恩来说:为实现新党,“具有光荣悠久历史的国民党名义亦可以取消”。

  6月下旬,被誉为黄埔三杰之一的贺衷寒提出“三民主义青年团”这个新名称后,蒋介石觉得更符合心意,“国民革命同盟会”这一称呼就被抛弃了。

  国共双方曾多次谈判

  日方屡以防共问题相诱惑和压迫,使得蒋介石对解决两党组织合作问题的心情愈加迫切。1938年1月13日,蒋在日记中决定“对共党,主张消化而不可排斥”;30日,决定“容纳各派组成大党”;2月初,命邵力子与周恩来面谈,催促中共与国民党合并;2月5日,得知中共不赞成合并,曾决定“此事宜缓处”,但2月10日又对周恩来表示希望两党“溶为一体”。

  2月10日这次会谈,周恩来明确答复蒋介石“党不能取消”。稍后,陈立夫又约谈周恩来,主动提出一项新的建议,问可否在两党之外组织一个三民主义青年团,由国共两党共同加入。这大概是三青团作为新党雏形的身份,首次在两党谈判中被公开。

  对于蒋介石不惜取消国民党之名,也必欲将国共两党合并为一个新的“大党”的强烈愿望,延安方面也有所回应。1938年3月份的政治局会议曾倾向于建立一个包括各党派参加的“民族革命联盟”,但这个联盟的功能仅限于协调党派关系,各党派仍保留其独立、自由的地位,显然不可能符合蒋的心意。

  谈判最终破裂

  1938年6月以来,国共之间的摩擦增多,两党相处日益困难。为解决问题,毛泽东在10月份转而又提议“国民党变为民族联盟,各党派加入国民党而保持其独立性”。思虑再三,12月6日,蒋介石表示拒绝共产党加入国民党,仍坚持两党取消合并为新的大党。

  鉴于蒋介石态度强硬,周恩来退而表示:目前双方至少可以独立存在共同发展。蒋却回答说:“共产党不在国民党内发展也不行,因为民众也是国民党的,如果共产党在民众中发展,冲突也是不可免。”换言之,“根本问题不解决,一切均无意义”。而根本问题的解决,在蒋看来,只有一种方法,即同时取消国民党和共产党,共组一个新党。但中共在1939年1月两次致电与函告蒋介石,明确表示“决不能将共产党的组织合并于其他任何政党”,谈判就此破裂。